
市民驻足观赏

账房用品

大梅沙商代墓葬出土的石器

明清时期生活用品

19世纪英制皇冠牌舰载火炮

特许通行证
深圳侨报记者 张珊 文/图
中英街,号称“特区中的特区”,被誉为“一国两制”“中国近现代史沧桑巨变”的缩影。百年历史,风云变幻,要了解中英街,可以去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其中收藏千余件近现代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贵的照片资料。
博物馆展出千余件藏品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共设有4个展厅,分别讲述了“新界”被英国强行割占的屈辱史和抗战时期中英街人民英勇无畏的抗争史,解放后中英街蓬勃发展的变迁史以及从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香港回归祖国等角度展现蓬勃发展的中英街新貌。博物馆顶层是观景台,可鸟瞰大鹏湾和香港新界自然风光。
一件件藏品,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太多太多的故事。新石器时期,百越先民创造了古老的文化。清朝康熙年间颁发的系列“招垦令”,让客家人陆续迁徙至此。在“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秀美天海间,融入海滨的客家人在这里披荆斩棘,开拓创业,家族绵延。
听“九叔”说那过去的故事
博物馆不会说话,我们要听中英街的故事可以找“九叔”。九叔本名沙锦涛,现为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会长。他出生于1946年,作为中英街居民,不仅见证了中英街历史发展,更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以来的时代变迁。
中英街的一草一木,九叔再也熟悉不过。他说,小时候,中英街被分为“华界”和“英界”。两国政府一直秉持“任两国人民往来”的宗旨,那座竖立起来的中英街界碑,从未让居民生活交往产生隔阂,“依然是同走一条小街,同喝一眼井水,没有界限。”
“改革开放带给中英街天翻地覆的变化。”九叔说,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大量居民逃港,沙头角管制一直很严,“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改革开放后,中英街迎来繁盛时期。当时国内物资匮乏,得益于与香港一街之隔的优势,香港的“好东西”在中英街都能买到。很快,中英街名噪一时,被称为“购物天堂”。
据九叔介绍,上世纪80年代,在这条长不过250米的街道,曾一度有近50家香港金店。最高峰时,一天进入游客达到10万人次,经济繁华也带来了中英街居民越来越好的生活。几十年时光荏苒,之前,许多人纷纷离开了家乡。如今,家乡发展迅速,曾经移居海外的家乡人又纷纷搬了回来。“祖国繁荣,香港回归了,人心也回归了。”沉浸于这份欣喜,如今,古稀之年的九叔依然为深港两地繁荣发展尽心尽力。
服务指南
地址:
沙头角环城路口9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
0755-25251107
温馨提示
来盐田区沙头角参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之前,必须先在中英街关口右侧“瀚海翠庭”首层——广东省公安边防六支队办证大厅办理“边防禁区通行证”,该证件与身份证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