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2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简单经济,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走路可防治多种慢病
走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慢病均有不可估量的防治作用。Respir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有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因慢阻肺加重而入院的风险和死亡率。研究发现,中年人每周步行锻炼3次、4次、5次者与不锻炼者相比,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5%、33%、42%。由此可见,慢性患者日常锻炼,非常适合选择走路。
走路锻炼因病而异
●高血压患者行走,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应穿有缓冲作用的运动鞋,以免引起头晕。每次步行时间30-40分钟即可,时间应选在饭后1小时。另外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冬天不宜太早外出锻炼,夏天应避免阳光强的时段,以免发生意外;●糖尿病患者走路锻炼时,应大步走,大幅度摆臂,速度要快,以感觉心跳加快,但可以正常说话为宜。每次走40-60分钟为宜,时间最好在饭后1小时进行,切不可空腹走路,以免出现低血糖。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且活动时间以半小时为宜;●慢阻肺患者可以适当走路锻炼,要边走路边做上肢扩胸动作,以增强锻炼效果。走路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慢速每分钟走60~80步,中速每分钟走80~100步,快速每分钟走100~120步。如果锻炼感觉吃力,有胸闷、喘息、心悸等症状,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减速慢行,并缩短走路的时间:●冠心病患者走路宜慢,甩臂、踢腿的幅度也要稍微小点,以免诱发心绞痛。最好在餐后1小时走,每次半小时,每日1-2次。另外,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避免在一年中温度过低、过高的时候外出走路锻炼,以免发生意外。为了保险起见,平时外出走路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便不时之需;●超重(肥胖)者走路锻炼,速度应快些,距离应长些,且可以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方运动。这样可以增加锻炼的强度,有利于减重。每次锻炼40-90分钟为宜,每日1次,每周至少走5日。另外,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也可以参照此走路法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