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刘亚菁:履行代表职责 积极为民发声 2018年08月08日

人大代表名片 刘亚菁,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龙岗区第五、六届党代表,现任大芬油画村管理办主任、大芬美术馆馆长、龙岗区书画院院长。曾获深圳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曾记龙岗区政府“三等功”。

立足行业,为发展谋利

“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2015年初,刘亚菁当选为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她看来,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该如何履行职责呢?刘亚菁认为自己一方面作为文化行业代表,应该积极为行业发展发声;另一方面作为龙岗区选举的市人大代表,更要积极为当地群众发声。而在近3年的履职中,她也是如此实践的。

由于本身担任大芬油画村管理办主任、大芬美术馆馆长、龙岗区书画院院长,所以在平时的履职中,她十分关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工作,并积极参加文化设施建设调研等,“有些时候作为人大代表会去法院旁听案件审议,我也会更多关注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件。”

结合实地调研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今年,刘亚菁提出了《关于加强深圳国际大学园特色学院建设的建议》。“近年来,深圳在高等院校建设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大学园初具规模。”刘亚菁告诉记者,“但在对高校的实地走访调研中,我发现深圳包括龙岗的高等院校建设中缺乏一些专业性的艺术类高等院校,这与深圳本身的产业发展是不匹配的。”

刘亚菁介绍,深圳目前重点产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但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全市还未有一所相关大学或学院进驻。对此,刘亚菁建议,结合龙岗建设华南文体高地、文创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态势,加快美术、体育等特色学院建设;顺应国际形势,探索深圳艺术院校合作办学的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艺术专业自主人才,“近期我得到回复说深圳将要建立专业的时尚创意学院,对此我也十分期待。”

立足当地,为百姓谋福

在为行业发展发声的同时,刘亚菁也积极从辖区居民利益本身出发全力为民谋福。当选之初,她就提出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建议》,指出原特区内外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高端产业和高端就业机会的分布、人居环境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她还从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在原特区外的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不能循规蹈矩坚持“分猪肉”式的资源分配法,而应该着重补齐短板,配齐医疗、教育资源等,真正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就近就学,从居民生活感受上缩小甚至消除与原特区内的差距。

履职近3年来,刘亚菁一直持续关注龙岗区尤其是布吉片区的地铁、学校、医院建设,包括布吉医院迁址重建、地铁七号线北延等。此外,刘亚菁作为可园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的进站代表,还积极帮忙协调解决一些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小事”,如可园社区公园建设、深圳东站附近防水车泛滥等事项。

“其中可园居民意见最集中的是小区垃圾中转站设置的问题,小区居民没有垃圾中转站不行,但设置地靠近哪家都不愿意。”刘亚菁说,涉及居民切身利益无小事,为了解决垃圾中转站设置中的矛盾,刘亚菁和社区代表遍寻周边踩点、协调确定位置,终于解决了这一矛盾,既满足了居民对垃圾中转站的需求,也尽可能减少垃圾中转站对居民们的影响,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