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彭立军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当时的江西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当助教和住院医师。1993年夏天,新平湖人民医院开始运营,新设立的B超室没有专职医生。彭立军的一名同学问他愿不愿意来临时救个急,彭立军心想,反正暑假也没什么事,就当打两个月的暑期工,于是欣然答应。没想到这一来就在平湖待了20多年,而且成为平湖人民医院功能科的顶梁柱,远近闻名的B超技术领头羊,人们都称他为平湖B超第一人。
来打暑期工的医师留在了平湖
刚来平湖人民医院时,B超室只有彭立军一个人,急需人才。
当时,昆明医学院的教授专家轮流前往平湖人民医院坐诊,并且担任几个主要科室的主任。每年不乏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等分配来的毕业生,医院技术钻研和交流的氛围非常好,这一点深深吸引着彭立军。加上当时在平湖火车站就能搭上回老家的列车,于是他选择了留在平湖。1995年,彭立军的人事关系正式调到龙岗区卫生局。
B超在当时是刚兴起的新事物,龙岗从事该专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少,B超医生半路出家的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彭立军在大学任教期间,自己啃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对于这方面的了解研究走在了前面。他将这份钻研精神带到了深圳,一边实践一边阅读书籍,钻研业务,参加省、市级医院的培训班,医术日益精进。
每天最多检查六七十名患者
多年前,一对来自揭西的在平湖罗山水库附近承包水塘养鱼的夫妻慕名找到彭立军,原来是妻子觉得不舒服,在其他医院没看明白。彭立军仔细检查后初步认定是恶性葡萄胎,让她赶紧住院,患者很快进行了手术,术后恢复很好。这对夫妇给科室送来了锦旗,每次复诊都给彭立军带自己种的瓜果和养的鱼,逢人就夸“彭主任人真是太好了,医术高明,态度又好”。
还有一名头痛患者,在很多地方都查不出毛病,经彭立军查出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引起脑部供血不足,患者转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得到及时治疗,避免了病情恶化。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人经他检查得到及时确诊和救治,有人经他检查后卸去了精神包袱,有人因为信任他每年都来平湖人民医院做体检……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彭立军检查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很多人慕名而来,连周边的居民都知道平湖人民医院有个做B超的彭主任很厉害。
医者父母心,超声不仅是门技术活,也是良心活。彭立军有时一天要检查六七十个人,他说,善待患者是医生的天职,务工人员请半天假出来看病不容易,一定要把病人检查完了才下班。所以彭立军经常加班加点,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20多年来,彭立军的星期天基本都是在医院度过的,除非家里有特殊情况才请假。因为很多务工人员都是星期天放假,趁这天休息来看病,基本每周日都有400名左右患者,但医院却只有6个彩超诊室。更重要的是,彭立军说“科主任要给年轻人带个头”。
在彭立军的带领下,把每天申请彩超的患者尽量检查完也成了平湖人民医院功能科的良好传统。
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进来
“不懂的找主任,小事自己看。”说起传帮带,彭立军一点都不含糊,作为平湖B超的第一人,他是大伙儿的主心骨,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教给年轻人。大家也乐意拜彭立军为师,有不懂的、有难题都会找他解决。
彭立军勇挑重担更是给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医院刚开展孕妇四维彩超时,大家有畏难情绪,因为每做一个都要半个多小时。责任重,风险高。彭立军带头干,并鼓励大家,要有一点冒险精神。
20多年来,彭立军见证了平湖人民医院以及平湖医疗事业的发展。1993年,医院使用的是日本的黑白B超机;1995年,医院引进了一台美国彩超机;1998年,医院自己购买了一台韩国的彩超机;2011年,医院进了一台西门子三维高档彩超机。
2015年开始,区下拨的财政拨款更多了,现在的平湖人民医院改名为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并加入龙岗区中心医院集团。彭立军刚到医院时,B超室只有他一人, 现在已经有16名医生,7间彩超室,并且仪器都是大品牌。他说,现在设备够用了,缺的是使用机器的医生,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功能科这支队伍中来。
策划:尉晋英 文/图:张帆 边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