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3

龙城街道“特美工坊”亮相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创新扶残助残模式 打造创业就业平台 2018年09月25日

龙城街道“特美工坊”残疾人创业项目亮相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李国标(右一)为市民介绍珐琅画制作工艺。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龙城街道“特美工坊”残疾人创业项目作为深圳市唯一一个残疾人项目参展。该项目以全新的面貌展示了辖区两年来在推动残疾人创业就业、为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向国内外慈善界展示了“特美工坊”的优秀产品,展示特美工匠的自强自信精神风貌以及街道助残扶残工作的最新成果,全面推广了特美工匠精神和特美品牌价值。

展会中,“特美工坊”吸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的参展人员以及深圳市民,超10000人前来参观,上百家企业、社会组织到访“特美工坊”洽谈合作,达成意向订单近10万元。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珐琅画作为“特美工坊”展位的一大亮点展品,也受到了数名爱好者青睐,展出的第一天,就被一名珐琅画爱好者以1.2万元的价格收藏。

全市唯一残疾人参展项目 打造特美珐琅画品牌

据悉,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由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行业盛会。龙城街道的“特美工坊”残疾人创业项目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残疾人项目进行参展。

展会首日,市、区、街道相关领导来到“特美工坊”展位为残疾人朋友加油鼓劲,并对龙城街道残疾人就业创新模式纷纷点赞。来自顺德的黄先生也是一名残疾人,在朋友的陪同下坐轮椅来到“特美工坊”展位参观,看到特美工匠能够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珐琅画,表示自己也要学习特美工匠的创业精神,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市民彭小姐是一名公益达人,在参观完展出的珐琅画后,她说:“这些工匠不仅仅是在给自己探索一条创业就业的路子,更是在用自己的实践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精神值得从事公益的每一个人学习,我要给他们点赞。”

据了解,在展览期间,众多公益组织和企业前来“特美工坊”洽谈合作,重点在品牌合作、订单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残疾人创业精神等方面。龙岗区一社工组织的参展代表在了解了特美工匠故事后,当场与“特美工坊”达成合作意向,表示将在今后的公益活动纪念品定制方面选定特美品牌。

龙城街道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街道残联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求新求变,创新推动残疾人才艺引导康复模式,未来,“特美工坊”将按照社会企业发展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全力打造特美珐琅画品牌,坚定不移在公益原则之下提升创新力、生产力,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为残友解困、为社会减负。

引进高端智力资源 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近年来,龙城街道通过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进在校大学生智力资源,加快推进产学融合发展,提升特美珐琅画艺术水平,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大学生工匠”20余名。

“特美工坊”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标志着“特美工坊”正在与高等教育接轨、与国际大学园接轨,进一步朝着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17年12月,“特美工坊”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成功揭牌,首创的“特美工坊”就业创业模式、才艺引导式康复模式,得到深圳市残联、龙岗区领导的一致肯定。2018年5月,在南方都市报与深圳市社区建设促进会共同举办的“南都街坊口碑榜、点赞民生微实事”评选活动中,“特美工坊”获深圳市“十佳优秀项目”奖。

今年,龙城街道充分借助龙岗国际大学园高端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高校”+“社区”智慧助残模式。6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生志愿者共30多人走进龙城街道残疾人职业(综合)康复中心“特美工坊”,开展“体验式助残”首场活动,通过观看“梦飞龙城”民乐团表演,听特美工匠的故事,制作珐琅画,探讨乐器、合唱技巧,切磋乒乓球等方面的交流,一方面拓宽在校大学生走进社区的渠道,让大学生融入社会、奉献爱心,感受残疾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为“特美工坊”注入活力、引入高校智慧,让大学生朋友阳光朝气、活力十足的青春气息,帮助残疾人朋友用阳光心态面对生活。

“我们积极推动残疾人创新技术转化为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作用,紧扣社会教育实践主题,让广大残疾人朋友在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龙城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如是说。

以服务残疾人康复为本 打造创业就业平台

“特美工坊”是由龙城街道残疾人职康中心李国标与另外两名残疾人共同发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现有18名肢体或精神残疾的工匠,主要开展景泰蓝珐琅画创作及文化交流、公益慈善珐琅画展览、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等业务活动。

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特美工坊”始终坚持以服务残疾人康复为本,坚持以优势视角为导向,帮助残疾人激发潜能、习得技艺、获得成长,通过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联动,合力推动残疾人在劳动中实现康复、在康复中得到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快乐。

如今,在龙城街道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美工坊”不仅成为了特美工匠康复成长的场所,也成为特美工匠创业就业的平台;在创新残疾人康复教育模式的同时,已经为国内外30多个地方或单位提供了经验参考。

截至目前,“特美工坊”已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累计售出300多幅作品,销售金额20余万元,产品所得收入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全部分配到特美工匠手中,每人月均增收1000元~1500元,技艺娴熟的工匠每月增收可达5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展会上,“特美工坊”的工匠除了向与会者展示他们DIY的景泰蓝珐琅画外,还增加了新作品——艺术花瓶。李国标介绍,这些花瓶都是工匠们自己在花瓶白坯上手绘出的漂亮的艺术作品,让造型变得更加立体、丰富,也吸引了不少参展客商主动求购。

文/图:蔡羽珊 郭小勇 宣文霞 刘惠青 龚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