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牌仪式现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未来的基础!
大鹏新区成立以后,坚持把教育作为兴区之基、发展之要,作为第一民生来抓,全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升。昨日,大鹏新区在大鹏中心小学举行名师工作室集中授牌仪式。同时,新成立了刘红喜名园长工作室、司雅琳名师工作室、宋海清名科研专家工作室和董玉玲名师工作室4个名师工作室。截至目前,新区共建成了15个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为提高新区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建立有利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每年建4个以上名师工作室
为做好名师工作室的引进及建设工作,新区公共事业局高度重视名师工作室建设,2014年制定了《大鹏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6月根据新区的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修订。2017年12月对修订稿又进行了完善,印发了《大鹏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细则》。到2020年,每年建设4个以上名师工作室,每个周期给予名师工作室30万元工作经费。工作室为新区每培养1名省级、市级、区级名师,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通过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逐步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梯队。
此外,各名师工作室均制定了工作室整体建设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及培训课程计划。根据学员的发展水平、岗位实际及专业成长需求,指导学员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切实提高学员成长的针对性。
每月开展活动加强互动交流 切实实现名师资源共通共享
据新区公共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名师工作室一旦成立,就要立即面向全区招募成员。成员必须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的培养前途,有自我提升的积极性,经所在学校同意,报新区教科研中心审核后颁发聘书。
每个名师工作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区级教研、科研或培训活动,活动面向全区教师开放,实现名师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实地,以一线工作岗位为实训基地,开展相应学段的情况分析并形成报告。聚焦一线基层,聚焦实际情况,以教师工作面临的问题作为重要实训资源,选择确立具体项目或课题进行对策性研究,提供破解难题的策略和方法,指导学员总结、反思和提升。
截至目前,新区名师工作室数量已达15个,成员170人,遍布每个学校、幼儿园。名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为交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教师研修团队,是名师引领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具体实践。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孵化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为新区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为提高新区教育教学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
新成立4个名师工作室很有“料”
刘红喜名园长工作室简介
刘红喜名园长工作室为深圳市名园长工作室。领衔人刘红喜是深圳实验幼教中心主任,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深圳市学前教育苗圃工程首批名园长,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培训部主任,深圳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十项,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四项,编写出版多部专著、丛书及教参,获国家级竞赛七个一等奖。
司雅琳名师工作室简介(小学英语)
司雅琳名师工作室(小学英语)是龙岗区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司雅琳是龙岗区小学英语教研员,龙岗区首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入库专家,开发了10余门小学英语课程,多次承担全国、省、市级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龙岗区优秀英语教师。该名师工作室现落户葵涌中心小学。
宋海清名科研专家工作室简介
领衔人宋海清是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化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校外导师,江西省电化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江西省骨干教师,赣州市信息化教学学科带头人,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个人”,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大鹏新区“优秀教师”,赣州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瑞金市“十大杰出青年”,所带化学教研组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曾任校电教处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二十余年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几十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杂志和报纸上发表,主编、参编教辅资料多部;教学竞赛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主持和参与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主持两项国家级及一项省级重点课题。
董玉玲名师工作室简介(小学语文)
领衔人董玉玲是大鹏中心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深圳市三八红旗手、第五届、第六届龙岗区人大代表,新区小语中心组成员。她践行真语文教学理念,已逐步形成朴实中创新,扎实中发展,真实中成就学生与自我的教学风格。所授课程、撰写论文及所带徒弟、学生在多项赛事中获得诸多荣誉。
文/图:张丽 谢文雄 陈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