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报融媒记者 伍思晗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规划的提出令原本就紧密相连的深港澳三地越发融为一体,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港澳委员们也围绕这一话题“百家争鸣”。
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 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
让大湾区经济、文化、教育等
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香港、澳门和广东的,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以来,我们亲眼见证了两岸三地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不断融合和深化合作。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迫切需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成功,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离不开一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成为世界上最公平的湾区,成为最尊重知识、最鼓励创新的湾区。”会上,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从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他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徐扬生认为,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一个社会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享受大湾区丰厚硕果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让大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市政协委员、香港大学基金会荣誉会长林晓辉
为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工作生活 提供更多便利
市政协委员、香港大学基金会荣誉会长林晓辉递交的“深圳先行先试港澳居民享受‘国民便利’”提案也引发了现场的关注。他表示,推进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深圳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一国两制”前提下,可以以创新思维打破旧有框框,在深圳率先探索解决港澳居民享受国民便利的方法和途径,争取为港澳居民在深圳学习、营商、就业、创业、生活乃至养老提供更多便利,使深圳能够成为港澳居民工作生活的乐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的典范。
林晓辉据此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第一,探索给予深圳本地签发的港澳居民居住证持证人“户籍待遇”;第二,建议尽快就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判定标准对港澳人士作出优惠安排;第三,进一步优化针对港澳居民的社保政策;第四,深港两地率先开放专业资格互认。”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零售协会副会长杨题维
推动深圳打造高效透明 营商环境工作体系
在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零售协会副会长杨题维看来,深圳毗邻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香港优化营商环境的历程和做法对深圳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他建议,深圳可以借鉴香港经验,集成创新营商环境改革的顶层设计,打造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同时,可以参考香港经验,遵循“方便、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市场导向的营商环境,主动和高效地担负服务与监管职责。最后,遵循新时代的产业发展逻辑——为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土壤,从针对特定行业的“特惠型政策”转向服务所有产业的“普惠型政策”,营造一个鼓励多元产业跨界合作、不同主体突破创新的环境。现场不少深港两地企业家为杨题维的这一提案竖起大拇指点赞。
市政协委员 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理事黄静香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
科研成果转换效率
“大湾区的科研成果转换,必然由深圳企业与香港科研机构带动。从地理位置看,香港与深圳的对接,是天生一对。从城市特点看,深圳是需方,香港是供方。”市政协委员、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理事黄静香带来的“推进深圳企业与香港科研机构成果对接 提升大湾区科研成果转换效率”提案正是当下深圳与香港合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现状。
黄静香认为,虽然目前深港两地科研成果转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政府鼓励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科研成果转换率,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解决人工智能目前无法胜任的‘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问题。此外,还要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由结合。最后,放开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核需求,让市场来检验服务机构的质量。”这一创新型建议令在场的港澳委员眼前一亮。
市政协常委、 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
推动三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自2017年开始,深澳创意周已连续举办两届,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为两地提供了一个直接、快速的对接合作平台,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先行先试之举。
作为深澳创意周的发起者,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持续推动着创意周的进一步发展。他建议,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增加深澳设计扶贫少数民族地区成果展等内容板块。其次,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契机,积极推动三地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筹备建立由相关部门为主管单位的创意文化经济联盟,建立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制定粤港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共同建设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及产业园区。最后,他建议在深圳范围内选址建设“深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现深澳两地产业特别是创意设计产业及青年创业合作的常态化、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市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廖启承
深澳联手拓展 葡语系国家经贸市场
“深澳创新合作,携手拓展葡语国家经贸市场,将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举措,深澳也将在此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市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廖启承在他的提案中这样写到。
关于深澳联手拓展葡语系国家经贸市场,廖启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澳门政府、业界努力建设中葡商贸服务平台,组织中国及葡语国家企业家,在惠、深等大湾区城市和葡语国家之间开展双向考察和推介对接,推进与葡语国家的经贸金融合作。”此外,他还建议由深澳两地政府牵头,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深澳中医药发展合作机制,携手培育和拓展葡语国家的中医药、传统医药市场。深澳两地也可结成海洋发展合作伙伴,促进深澳两地与葡语国家在海洋科研和海洋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