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侨报融媒记者 李恩 摄
侨报融媒记者 谢青芸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政协履职的主力军之一。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来自深圳市各民主党派、知联会的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参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重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真切建言,以实际行动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界别都有哪些重点提案。
民革深圳市委会:
推动深圳进一步融入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以来,大湾区内各大城市关于该背景下的发展计划不断铺排,希望加强自身发展特色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群时代的潮流中,民革深圳市委会今年的重点提案就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有关。
民革深圳市委会副主委何杰在发言时表示,深圳市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意义重大,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金融新体制,打造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利于推进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的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他建议,在顶层设计上,努力争取在深圳设立人民银行南方总部,代表中央协调大湾区金融工作,推动建立金融监管及协调机制,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监管水平;依托前海深化内地对港澳金融产品服务的开放水平,放宽对港、澳金融机构在企业注册、股份比例、经营范围和资质认定等方面的限制;统筹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在深创办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或依托现有高校,围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社会影响力金融产业,建立学科,招收学生,统筹推进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
民盟深圳市委会: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
传染性疾病一体化防控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当前发展的重点,粤港澳三地与世界的贸易以及粤港澳之间往来越来越频繁的同时,防范传染病的威胁是三地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民盟深圳市委会今年的重点提案主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传染性疾病一体化防控体系。
民盟深圳市委会副主委黄险峰介绍,对标国际大湾区,目前粤港澳地区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尚未建立长效、联动、迅速应对的传染病监测平台,无法实现疫情信息共建与实时共享,不利于疫情控制;粤港澳三地取样技术标准、实验室检查标准、统计学方法不统一,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出现明显差异,影响对疫情严重程度、防控措施及预后的判断;疫苗研发不足,缺乏疫苗防护的联动机制。
黄险峰建议,对标国际大湾区,在深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传染性疾病区域性研究中心;以香港特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实时监控传染病经验为依托,建立传染病实时监测平台及时监测粤港澳三地流行性疾病的变化趋势;推进传染病专业人员交流和培训合作,包括疾病监测、疫情爆发调查、现场流行病学、应急管理、实验室检验、传染病感染控制、风险沟通等,促进医疗人才交流。
民建深圳市委会:
加快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随着深圳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民建深圳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通过调研发现,深圳市产业服务体系仍然存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缺乏、公共检测认证平台不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较少、行业协会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国际化产业服务体系,来自民建深圳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和体系,建设涵盖方案论证、样机开发、功能完善、核心部件生产、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装备研发等全流程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加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公共检测平台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检测认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设立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意识和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整合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人才培养、科技金融等创新全链条资源要素,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建设市级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需求快速对接匹配功能,以促进全市创新要素的共享和流动,牵引全市协同创新迈向新高度。
民进深圳市委会:
发挥区位、人文环境优势
推动深圳游艇旅游产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7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在湾区合作中孕育着被誉为“漂流在海上黄金产业”的游艇旅游产业,这一发展机遇受到民进深圳市委会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民进深圳市委会文化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刘致良介绍,深圳境内海岸线总长260公里,拥有四季适合海上运动的气候;人均GDP早在2017年就超过2.7万美元,游艇众筹、游艇体验、分时使用等多种方式能推动游艇大众消费的落地与发展;拥有国内最完善的游艇旅游产业体系,涵盖设计、制造、交易及相关第三方服务、产业金融、终端消费和展会赛事,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游艇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区位环境及人文环境优势。
为此,民进深圳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建议,深圳可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游艇行业联合会,共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游艇旅游产业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进行多功能的综合规划,分区分类规划不同的游艇功能区,开辟游艇专用航线,提供游艇消费、体验、交易等丰富的公众活动;创建“大鹏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试验区,通过探索与香港试行“一船二制”管理模式、“一船多港”自由行联办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
吸引国际化人才来深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之都
作为以“侨”“海”为特色的参政党,每年来自致公党深圳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都会将履行职能与界别优势相结合,借鉴国际经验为深圳发展出谋划策。今年也不例外,致公党深圳市委会的重点提案就是聚焦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之都。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常委李子刚在发言时介绍,近年来,深圳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上亮出了耀眼的成绩单,但受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房价暴涨导致营商成本、生活成本急剧抬升,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之都”正面临挑战。
李子刚建议,深圳极力争取国家大科学中心、国家级重大基础研究资源和设施落户深圳,让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资源的空间布局向深圳倾斜;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认真梳理、科学把握深圳在全球创新链、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体系和珠三角东岸地区创新网络中的现实角色,提升深圳在这三个层面中的定位;梳理和整理国际人才政策和体系,提供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友好的准入待遇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第三世界国家的尖端人才来深申请中国专利、建立实验室、组建创业团队并定居。
台盟深圳市委会:
借鉴台湾社区建设经验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也是深圳市各级党政部门当前的重点工作。今年台盟深圳市委会的重点提案专门针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社会治理工作系统而复杂,目前深圳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不足、三个过多和三个缺乏”。三个不足是:法治依据不足、治理能力不足、居民参与不足。三个过多是:讨巧服务过多;留痕管理过多,治理围着指标转;概念创新过多,不少半途而废、没有形成治理共识。三个缺乏是:效能标准缺乏;基层治理智力支持缺乏;体系整合缺乏。
台湾社区建设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从社区基建到社区营造,政府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通过权力下放,将社区具体事务让渡给社区居民决定操办,由非盈利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多方协作进行社区建设。为此,台盟深圳市委会建议,深圳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法规制度,尽快实现“全覆盖”,让治理有法可依;建议编制《社会治理效能指导手册》,完善各类共建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共建方式、责任、内容;以街道为单位,设置培训、组建“基层治理智囊团”,提出好办法,形成务实管用的“治理宝典”;借鉴台湾做法,建立起“专门化、专项化、专业化”社区志愿者队伍提供专业协助指导;由居民“点菜”,让社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等都由居民全程主导,政府“以奖代补”,树立一批示范社区,充分发挥居民当家做主的主观能动性。
农工党深圳市委会:
做强深圳芯片产业
打造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名城
芯片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是国家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安全都与芯片高度相关。今年,农工党深圳市委会的重点提案就与芯片有关。
农工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杨辉介绍,随着ARM中国总部、第三代半导体创新研究院、国家“核高基”EDA重大专项落户深圳,深圳芯片产业进入了新阶段,但仍存在芯片制造能力不足、国产芯片应用生态薄弱、芯片产业高端人才不足等问题,与深圳作为全球制造基地地位不相匹配。
为此,来自农工党深圳市委会的政协委员们建议,全球产业快速革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浪潮下,深圳要做强芯片产业,要进一步拔高芯片产业在深圳的战略定位,确定“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深圳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产业”,围绕形成产业体系、研发关键技术和培育应用生态出台专业规划和扶持措施;在土地供给、产业资金、人才补贴、金融支持等领域,政府要优先供给芯片企业,给予最优惠的力度;面向全球招引大型芯片制造企业落户深圳;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5G、汽车电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协作开展这些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鼓励全社会使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芯片,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选择国产芯片进行应用开发,逐步完成未来产业中国芯片的自主化。
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
发挥深圳地域优势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8年9月2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通知,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上。
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杨小文在发言时介绍,根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2030年海洋经济”报告,到2030年海洋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将出现在“海水养殖、海上风能、渔业加工、海洋造船业及港口物流业”等领域,选择海洋经济的合适发展方向很重要。
杨小文表示,随着深圳经济更加市场化,民营企业更加活跃,建议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有深圳优势的高新技术海洋制造业;利用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发展海洋养殖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控制养殖业带来的海洋污染;将现有海岸线适当外延,开辟“海岸旅游带”,发展公共游船、私家小游艇等,形成一系列的新产业链。针对深圳现有海洋区域建立海洋大数据库,通过固定式海底传感器网络检测海洋分层温度、压力、洋流及盐度等数据,并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高价值,向海洋物流、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环保等行业提供数据有偿服务。
深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对标全球先进城市
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
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强调在七个方面“率先突破、做得更好”,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深圳这一城市发展目标,受到了深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简称市知联会)的关注。
市知联会副会长高瞻在发言时表示,深圳打造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有必要对标全球先进城市,不断提高深圳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从最能反映“全球城市2.0”功能特征的全球城市评价标准,从突出深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的特质出发,将“创新能力、生态宜居、经济开放、国际影响和协同发展”等五项指标,确立为深圳对标全球先进城市、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的基本标准。
在谈到具体做法时,高瞻建议深圳以创新要素的集聚为重点,拉长创新能力长板;继续营造开放环境,提高开放质量,推动城市功能和制度环境与国际化标准的对接,以分享中国开放发展的红利,加快吸引国际化人才、资本、企业和机构进入深圳;充分认识到深圳作为全球千万级人口都市中人口密度最高城市的现实,拿出高质量的空间解决方案;持续举办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艺术、时尚、消费等诸领域活动,提高文化体验的国际化;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扩张经济腹地,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突出深圳移民城市的特质,传递一种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城市核心价值观;着力营建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城市基础设施与软环境,以各类平台吸引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