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正劲的启迪协信科技园。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张祥 摄

位于园山街道的高巨创新科技公司制造的无人机多次亮相全国舞台。龙岗融媒记者 钟致棠 摄

龙岗区营商环境展示暨招商引资大会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对龙岗的关注。龙岗融媒记者 钟致棠 摄

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让企业家扎根龙岗发展的信心更为坚定。龙岗融媒记者 钟致棠 摄
上接A03
营造科技创新载体环境
积极壮大“国高”队伍
龙岗既是优质企业的“孵化器”,也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官方数据显示,龙岗的“国高”从2015年的569家增至2018年底的约1800家,四年飙升近4倍,“龙岗速度”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龙岗区与市科创委深化合作,在宝龙科技城启动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IC测试验证工程技术中心和IC设计龙岗服务平台。推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入选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获批建设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中心揭牌。1-10月,新增创新平台35家,总量195家,其中市级以上125家,占6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231件,占全市31.3%,全市第二;国内专利申请量32820件,增长27.7%,总量全市第三,增幅全市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419件,增长38.1%,总量全市第二。
与此同时,龙岗区统筹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聚焦工作重点,新筛选纳入区培育库1600家,累计达到8200家,精准培育基础进一步夯实。整合区、街、园区和中介力量,联动组织30多场专题培训,提供全天候线上咨询服务,组织申报“国高”1496家,同比增加73家。全年通过认定“国高”836家,其中新增423家,“国高”总量达到2215家,顺利完成“新增248家,总量达到2039家”市级任务。
没有深厚工业基础的龙岗,深知“孵化育成”的要义。据介绍,今年以来,在科技企业培育孵化上,龙岗大力营造推进科技创新的载体环境建设,打造孵化育成体系,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优化创新产业空间。坂雪岗科技城和宝龙科技城46.54平方公里纳入深圳高新区,所覆盖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积全市第一。纳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节点5个,全市最多。此外,89.6平方公里面积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占全市1/4。土地的充分保障,让科技创新有了大施拳脚的舞台。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培育了38个创客空间和7个众创服务平台,开设全国首个“众创TV”,设立国际青年创客联盟。在全市率先推动青少年创客教育,支持设立83个“学生创客实践室”,数量全市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扶持企业方面,龙岗区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今年出台降成本和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双12条”措施等政策,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在节省用地成本方面,开展“先租后让+重点产业项目遴选”等试点,通过拉长周期、放宽主体条件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按照相关政策,特定行业的重点项目最低可在龙岗享受用地出让底价3.5折优惠。在节省经营成本方面,推行片区产业用房租赁指导价格制度;推动国有集体产业用房入市调剂市场价格。严厉打击产业用房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今年8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仅水电费一项就为企业节省近1500万元。此外,龙岗区还探索与深圳海关联动改革,推出“关区联动”十项行动计划,通过加强AEO认证企业培育、创新通关便利化等措施,支持企业扩大进出口,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
融入开放创新体系
汇聚国际优质资源
政策先行、环境加持、国际视野、高端站位,能够让创新精神自由释放,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是深圳成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独特魅力所在。龙岗,显然已经师承这样的特区精髓。建区26年来,龙岗从一个边陲小镇蝶变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区,与融会贯通深圳的开放基因密不可分。面对国际化合作的大势所趋,龙岗一开始就积极融入深圳开放创新体系,深化对外合作,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开放环境。
据了解,龙岗主动对接国际创新资源,面向美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等全球科技前沿地区,搭建7列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在法国伊夫林省成立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为中法科技合作交流提供对接平台,有效推进了“引进来”“带出去”国际化战略。连续承办四届深创赛国际赛,设立十多个海外分站赛,其中16个获奖项目落户龙岗。
另外,龙岗近年来不断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先后对接3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引进建设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家市级基础研究机构和1家海外创新中心,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幅增长。
此外,龙岗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战略机遇,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助力龙岗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筹建龙岗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与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市场监管、公检法司等部门签订六方共建协议,整合专业力量全面推动各项筹建工作。在全市率先推出“创新地图”,帮助企业一图掌握龙岗创新资源,并直通招商落户服务。举办探路科创板、科技大讲堂等10场大型科技服务专题活动。高质量组织高交会、深创赛、双创周等一系列双创活动,展示了龙岗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1-10月,龙岗新增创新创业团队3个,总量41个,其中企业类团队36个。
“经过多年爬坡过坎,我觉得龙岗已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的加持下,龙岗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港人选择来龙岗创业或就业。”80后“创二代”、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龙岗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荣誉会长马楚力,2009年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后放弃香港优渥的生活来到龙岗,加入其父亲创办的主营包装印刷业务的力嘉国际集团。彼时,其父亲经营了几十年的制品厂正面临转型升级,他决定对父亲的传统印刷业进行“二次创业”。2011年5月,位于横岗的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开园,就是马楚力“二次创业”的成果。“龙岗这些年为港人和港企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包括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福利等,使得港人和港企扎根龙岗安心发展。”马楚力说,随着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现在从口岸开车到横岗仅需半个多小时,园区及其周边也提供了一站式吃喝玩乐配套服务,龙岗已经从以前一个工业区变成现在的文化产业、商业氛围浓郁的多元化魅力城区。
营造优越公共服务环境
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黄先生的企业落户龙岗,因为有核心技术,业务模式新,他的企业每年都以数倍速度增长,成长性极好。但是,由于规模不大,按照龙岗原来的补贴政策,黄先生每年只能获得政府100万元左右的补贴,和常规发展的企业的补贴力度是一样的。在他看来,政策如果跟不上,就无法匹配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这个现象,龙岗区了解后迅速调整了细则,做了高端企业培育,把扶持力度提高,以扶持增长更快更明显的“潜力股”企业。
“服务企业不能只看一亩三分地,我们的目的是把辖区的高新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区科技创新局给企业的政策补贴有限,盘子不大。而企业家往往风格比较务实,不太去钻研补贴政策问题,很多人甚至对政策都不熟悉。“我们会像中医把脉一样,对于好的企业,直接推荐给市里、省里甚至国家,把更多丰厚的政策都对接下来,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盘子’和更多的机会。只要可以让本地企业受益,我们一定积极介入,对于企业经营则绝不干预干扰,让企业平时感觉不到政府存在,但是有求必应。”
近年来,龙岗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优越的公共服务环境,构建适应自主创新需要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一站式”政务服务,在科技企业相对集中的天安云谷、大运软件小镇等8个重点产业园区,集中挂牌成立政企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实行“窗口受理、系统推送、部门审批、一窗通办”,在全国首创形成覆盖全区、涵盖基础政务服务和个性化增值服务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以“落实深圳90、龙岗一次办成”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提升效能,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审批服务,实现51个政务服务事项“秒批”,其中13项为龙岗首推;对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细致梳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成全市首个区级联合奖惩系统,归集信用信息超8000万条、“红黑名单”信息超500万条;试点涉企联合执法,避免多重多头检查,单个企业被检查次数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践行改革和啃硬骨头精神
吸引优质产业落户龙岗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脉相承的政策制定和目标落实,必须着眼整个环境,是龙岗的重要探索。近年来,龙岗在全市率先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年,统筹实施“龙腾”“中坚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系列计划。2018年,龙岗又在全市率先出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统筹推进91项攻坚措施及115项重点项目。2019年,区委“1号文”出炉,对科技创新引领提出明确的目标,并指导未来3-5年的工作,形成一种连贯思路,构成合力。
据观察,龙岗区工作作风颇为务实,把压力层层传导,没有浮夸之风,形成了风清气朗的作风体系。区委书记张勇在一次调研工作上坦言:“只有自己‘行得正’,才能赢得民心,获得群众支持。”他强调,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班子,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对得起自己良心”“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态度。用改革和啃硬骨头的精神,在土地、产业和服务企业上大做文章,吸引更多优质产业来到龙岗。
今年11月11日,在龙岗区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区长代金涛勉励企业家要坚定信心,根据行业发展和深圳经济前景,进一步增加在深圳、在龙岗的投资,政府也将一如既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龙岗作为深圳工业强区,在高品质发展中既要全面布局,也要有特色,更要有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布局。”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表示,未来,龙岗应争取大型企业的落户,推进大企业在龙岗布局新项目、新职位,加大产业链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契合度,带动产业升级的增量资源。通过大企业的创新需求带动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双创空间”的优质服务带动创新人才的领头羊机制,通过优化生态生活品质带动高端服务业的培育成长,通过全社会的良好文化文明氛围带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读懂使命,方知荣光。构筑大湾区的创新高地,绝非一条鲜花和掌声铺就的坦途。记者获悉,在粤港澳大湾区高度交融的时期,在“双区驱动”的时空坐标下,2020年龙岗区将全面加强政府的制度建设等自身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生态,向空间要效益,谋划重点项目布局,尤其是将主动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和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紧握科技创新这把利刃,开辟湾区的新蓝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一个个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把龙岗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
策划/统筹:笪峰 艾丽 陈荻 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