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饭点,店外站满排队打包外卖的食客。

刀起刀落,满屋生香。

食客最喜欢点的叉鹅濑粉。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赖远美 文/图
6月2日,由于城市更新发展,随着最后一顿员工餐吃完,在光明区光明大街345号的珍珍烧腊饭店宣布结业,这家陪伴了光明区归侨侨眷39年的饭店至此结束营业。
光明区第一家烧腊店
珍珍烧腊饭店创办于1982年,在光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珍珍”的名字来自这家店的女主人——今年已81岁的赵珠珍奶奶。1960年赵珠珍和丈夫从广州来到光明农场务农,因为其丈夫曾在香港做过烧腊生意,掌握了很好的烧腊技术,他们便向光明农场申请开店、卖烧腊。1982年,赵珠珍夫妇就在光明大街找了个地方开店。起初,店面只有27平方米,后来得到了光明农场基建公司的大力支持,扩成了近60平方米,可以放下3张大桌子。珍珍烧腊是当时光明农场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烧腊餐厅,因物美价廉而广受欢迎。不久后,为了扩大经营,珍珍烧腊搬到了大街对面,也就是如今珍珍烧腊饭店的所在地。
珍珍烧腊饭店共有上下两层,店里现在的装修跟十几年前相比没什么变化,进门仿佛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服务员手写菜单,收银员拿着蓝罐曲奇饼干盒子收银,墙上贴着复古的天花墙纸;橱窗挂满烧鹅、烧鸭。琥珀色的烧腊勾起了人们的食欲,基本每桌必点;饭店既有炒菜,也提供快餐。食客最喜欢点叉鹅濑粉,整整一大块烧鹅躺在碗中,外皮散发着焦香,皮肉油脂丰厚,光是看着都很幸福,濑粉咬下去弹性十足。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人人都点外卖的时代,珍珍烧腊饭店却始终不上外卖平台,但生意依然火爆,每到饭点都排长队,很多光明本地人还经常在饭店的外卖处排队打包烧腊。
饭店满载归侨侨眷的回忆
位于深圳西北部的光明区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集中的地方,作为光明区第一家烧腊店,珍珍烧腊饭店的存在对于光明区归侨侨眷来说,早已不只是吃饭场所,更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和温情。
“我从小吃到大,‘珍珍’已经不是一家饭店这么简单了,好味道是其次,更多的是回忆和情怀!”越南归侨曾玉生记得,他过15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用自行车载着他专程从红坳骑到光明大街,品尝了一顿美味的烧腊,那是他生平第一次在珍珍烧腊饭店吃饭,那幸福的味道一直萦绕在心头。
归侨小刘是珍珍烧腊饭店的“真爱粉”,他笑着说自己今年27岁,珍珍烧腊吃了26年。采访时他在店里过足瘾后,还要给家人打包一只烧鸭。“这是爸爸妈妈的命令,他们只要知道我在这里吃饭,就一定要我打包烧鸭回去。每逢家里有客人、过节、有喜事,就来‘珍珍’加菜。”
未来将寻新址重开业
“感谢各界一路支持,珍珍烧腊饭店将于2020年6月2日光荣结业。”由于城市更新,珍珍烧腊饭店“即将结业”的消息传出以后,这里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大家都想在结业前留住那熟悉的味道。
6月2日距离结业的最后一天,曾玉生还前去珍珍烧腊饭店打卡,临走前还与现珍珍烧腊饭店老板、赵珠珍的二儿子陈立文合影留念。曾玉生说:“真希望这家店一直开下去,我们都吃惯了珍珍烧腊的味道,以后也不知道还能去哪里加菜了。”
据陈立文透露,珍珍烧腊饭店受到了光明人几十年的眷顾,他们全家都十分感激大家的支持,已经和很多光明街坊亲如家人。不仅是顾客,连他自己的子女、侄子、侄女都强烈要求珍珍烧腊饭店继续做下去,把家族事业做强做大,传承“珍珍味道”,延续“光明情怀”,同时开拓创新发展路径,让老字号焕发新的生命力。当前,他们正在光明辖区寻觅合适的店铺,希望让“珍珍烧腊”在新的地址延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