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上的罗明军。

何俊行

凌奕晖带着孩子们进行课外活动。
龙岗融媒记者 陈雪英
10年前,第一批深圳教师赴新疆支教。随后,每年都有深圳教师前往贫困地区支教。在深圳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深圳教师的帮扶足迹逐渐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新疆到云南,从西藏到广西、广东的贫困地区。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很多深圳支教老师仍坚守在贫困地区,为那里的孩子们播撒下无尽的希望,照亮孩子们的“远方”梦想。本期报道选取了龙岗区三位援广东、广西的教师,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支教故事。
援广西百色教师罗明军
牵线搭桥提升当地教师业务水平
罗明军,龙城高级中学地理教师,深圳市名教师,龙岗区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龙岗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1988年大学毕业至今,从事高中地理一线教学32年。
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受龙岗区教育局派遣,罗明军来到广西百色靖西市靖西民族高中支教,担任民族高中高一地理教学、靖西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以及民高挂职副校长工作。被百色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支教教师”。
帮扶当地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是罗明军支教工作的一项重点。罗明军刚到靖西民族高中不久,发现科组老师桌面除了教材和教辅外,几乎没有一本教学杂志。为开拓教师专业视野,2019年9月,罗明军利用身边资源,牵线搭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编辑部为靖西同行赠送了上百本最新的期刊杂志,帮助提升业务水平。
此外,罗明军将龙岗名师工作室带到靖西,开展教研交流活动。2019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罗明军的组织策划下,龙岗区罗明军名师工作室联合龙城高中高爱国名师工作室,与靖西市教研室在靖西民族高中举行教研交流活动。该活动被收录于《深圳龙岗-百色靖西扶贫协作工作纪实》,在靖西-龙岗两地产生了积极反响。
另值一提的是,2020年5月30日,罗明军和龙岗区在靖西支教的吕娟辉等18位支教老师组成志愿者团队,众筹了近万元的爱心基金,走访慰问位于中越边境地州镇古文村的弄金管、弄国所两个屯13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实地调研贫困生家庭教育情况,深受社会好评。
援广东汕尾教师何俊行
将乡村的教育之灯拨得更亮些
何俊行说:“我很幸运,2015年和2018年前后两次获得了到汕尾革命老区支教的机会,真正与乡村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在这里,我发现了教育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2015年3月,何俊行到海丰县挹翠小学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就被孩子们感动得一塌糊涂。在他到任的前一天,班主任就宣布了支教老师次日上课的消息。第二天,当何俊行走进教室时,发现全班17个孩子竟然有7个迟到了。正在纳闷之时,只听到教室外走廊上传来一阵阵急促而凌乱的脚步声,7个孩子先后跑到教室门口,手持鲜花,气喘吁吁地跟他说:“老师,送给您的!”望着孩子们脸上豆大的汗珠,手上带着露水的野花,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几分钟后,他的心情才算平复下来。从此后,何俊行就爱上了这帮孩子。
何俊行发现孩子们的教室空荡荡,就立刻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起了图书募捐活动,不到一个月,不仅这个班的孩子有了课外读物,全校各个年级的孩子都有了课外书读。
支教期间,何俊行发现有些五年级的孩子竟然还不会识字,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他发现孩子们没有专业的体育课、音乐课,就带领大家一起玩篮球,课后还教孩子们学吹陶笛。有一天,他竟然把大吉他背进了课堂,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无比。
何俊行还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渴望友情,于是他在原来工作的学校物色了17名深圳学生,与这里的学生结成“一对一”的伙伴关系。一开始他们只是书信往来,互通信息,渐渐的彼此都打开心胸,等他们相互熟悉后何俊行又将深圳的小伙伴连同他们的家长一起邀请到挹翠小学,和班上的孩子举行联谊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开展了队员才艺的个人秀、团队合作的厨艺秀,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何俊行说:“别看我年过半百了,其实我最适合支教。不仅因为我喜欢乡村的孩子们,喜欢乡村的泥土味道,更因为我可以胜任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乡村学校教师编制少,最需要能跨学科教学的老师。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因为一专多能而获得永久支教的机会,因为我想将乡村的教育之灯拨得更亮一些。”
援广东教师凌奕晖
架起城市和农村学校交流的桥梁
2018年9月4日,凌奕晖来到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中心小学参加支教工作。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对他而言意义非凡:“以前总把支教想得很神圣美好,然而亲身经历过后,才真正理解个中滋味。”
从踏进新校园的那一刻起,凌奕晖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为尽快适应当地教学,开学第一周他深入到各学科课堂,听其他老师的课,与他们交流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留守儿童又很多,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害怕课堂上说错被老师批评。”凌奕晖意识到,这样的性格大大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于是,他主动带领几位年轻教师一起研讨新的课改模式,一起进行新课改方案的实验与实施。
在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凌奕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锻炼和广播操培训工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练习内容,他把在深圳学校教过的韵律操“小苹果”带到课堂上。
2018年12月,凌奕晖还组织了田源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凌奕晖介绍,乡镇学校因受场地、经费等影响,要组织大型活动十分困难,尤其是全镇的小学生运动会,其他教学点的学生也要过来参加,路程较远还涉及学生乘车、就餐等问题,在过去,运动会的开展一直都处于空白。为了能顺利召开,中心小学的叶才武校长先后两次召集了其他各教学点的校长,就运动会的开展召开专项会议。从筹备、策划到开展由凌奕晖担任总指挥。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凌奕晖顶着重重压力,加班加点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最后得以实施。用当地一位老教师的话说:“这是我从教30多年来在田源镇见过的规模最大、仪式感最强、形式最多样、项目最多的一次学生运动会,可以说史无前例。”
“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有些平淡,但是它仍然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工作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意。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架起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交流沟通的桥梁,为实现均衡教育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凌奕晖如是说。
策划:颜志祥 杨凡 统筹:陈雪英 殷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