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

转变学生行为的策略 2020年09月23日

平湖街道中心小学 张金苑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主要有认知观念的原因、情绪情感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原因以及行为习惯的原因。这些因素对我们想转变学生行为提供了方向。老师是学生小学阶段的重要他人,这无疑是老师转变学生行为的天然关系。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提出转变学生行为的几点策略。

一、培养自尊心,提升学生的自我定位

费斯延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有积极的态度,对应产生积极的行为。当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心理紧张或者心理不适应而产生认知失调。当学生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下,学生亟需努力寻求认知的平衡点,使得自己达到平衡舒适状态。此时,老师可及时介入学生修正失衡的过程,有目的地、有方向地促进学生转变自己的行为。

而面对同一个错误,自我定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修正失调方式。如果学生自我定位是一个好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好学生自己心里就会产生“我是老师或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我怎么可以犯这种错误呢?”这样的认识失调。学生陷入自己的认知失调里,在自责中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对于自我定位是不听话的孩子,这种学生犯错误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错,因为这种学生心里不会产生认知失调。因为我是坏学生,坏学生当然做坏事,坏学生就应该有坏的行为,这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固然不会产生认知失调,最后也不会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我们要重新树立和提升学生的自我定位,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定位

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或长处,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我是一个好学生,而好学生应该表现出好的行为的认识。

2.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

上面建立好学生好的自我定位,引发学生产生“我是好学生,不应该犯错,但实际上我犯错了”的认知失调。处在认知失调的状态下,学生陷入思想矛盾和精神紧张,寻求认知的平衡点。

3.阻止其他达到平衡的途径

达到平衡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学生为了达到认知一致,可能辩解“这不是我的错”,否认自己的行为。或者新增别的认知来缓解自己的失衡,比如产生“好学生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从而缓解自己不适的状态。抑或改变自我认知中的成分,比如“我或许不是老师或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我犯的错也不大”。因此,教师要阻止学生以上三种修正的途径。

4.引导学生改变行为,减少犯错

以改变自己行为来修复认知失调是我们的目标。在阻止上面三种修正方法的同时,老师要让学生在积极自我定位中,产生思想矛盾,通过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与积极自我定位达成一致。

二、拉近距离,先情后理

有效的教育影响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想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老师就要与同学有共同点。寻找师生共同点,最好从学习内容以外去寻找,与学习内容无关学生更乐于和教师分享,教师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另外,我们喜欢与相似的人做朋友,同样地,学生喜欢与自己相似的老师。老师在与学生谈话中,注重先情后导。先要跟着学生的喜好,理解和认同学生的行为,用共情的语言表示对学生行为的理解与认同,让学生感觉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理解学生的行为后再引导学生从不良行为中认知自己的错误,把学生从不良行为中引回正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先共情再共理,只有学生在被理解的状态下受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小要求促进大转变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改正不良行为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具体而可操作的建议。教师向学生提出小又具体的要求,要求小是利于学生通过稍微努力就能达到,让学生多体验成功感,提高学生的自我定位。要求具体化是利于学生好操作,学生有明确的指示方向,更有利于学生转变自己的行为。相比于私下承诺,小要求最好让学生公开承诺。在班级公开承诺自己的事情,学生有一种压迫感,同学和老师都知道自己的承诺,学生履行自己承诺可能性也变大。教师要关注当学生第一次完成小要求后,教师要及时鼓励与肯定,赞扬学生改变后的行为,教师可以物质性表扬也可以是精神性表扬,但表扬不可缺也不可少!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一个比原要求更高一级的小要求,同样是小又具体的小要求,小要求应该是逐级提高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达成的要求,学生才有动力去尝试和努力。逐步增加的小要求,叠加起来成就大改变。

四、肯定与表扬是转变行为的催化剂

当学生完成小要求后,教师的及时肯定与鼓励尤为重要。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第一次达到小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当着家长面表扬孩子是一个不错的表扬方式。学生完成小要求的次数是增多的,也就是我们的表扬是多次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表扬形式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表扬强化的形式不止于物质、精神、代币,而越高年级的学生对精神表扬和肯定更为需要。表扬也要注重表扬时机,如果教师表扬的时机学生抓不住,那么学生就会猜想教师什么时候会表扬自己,而自己始终在严格履行承诺中等待教师的表扬。如果教师在固定时间会表扬学生,学生知道教师什么时候会表扬自己,那么这种表扬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出乎学生意料的表扬价值更高!学生突然被教师表扬,学生心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定位。

五、小活动促大转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心跳加速、情绪激动时,更容易拉近关系,受他人影响。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很多名班主任通过校运会这一活动改变差生这一现象。当以上方法不奏效时,老师不妨等一等,等待时机、等待机会、等待活动。老师也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班内跳绳比赛、班内跑步比赛等,在活动中,善于观察学生情绪,抓住学生激动、兴奋的时刻,借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适时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行为。

转变学生行为的策略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相通的。每个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其他策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