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2

南山区沙河街道中新街社区“侨胞之家”: 打造特色品牌 凝聚侨心侨力 2021年04月19日

中新街社区举办归侨嘉年华活动。

南山沙河街道联合世界之窗举办侨胞文化交流活动。

”侨胞之家“归侨插花团建活动。

“侨胞之家”组织开展归侨户外拓展活动。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通讯员 栾文斌 文图

沙河街道成立于1984年,位于南山区东部,辖区总面积25.23平方千米,下辖13个社区工作站,1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0.30万人,共有归侨侨眷3000多人,其中的归侨大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从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归国的。中新街社区位于华侨城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2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8800多人,其中归侨侨眷600多人。

沙河街道是南山区归侨和侨眷最多街道,而中新街社区又是沙河街道归侨和侨眷最多的社区。中新街社区“侨胞之家”选址于中新街社区工作站。在南山区侨联、沙河街道指导下,中新街社区党委依托“侨胞之家”的建设,打造“侨胞之家”的服务阵地,为海外侨胞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

2020年,中新街社区“侨胞之家”获评市侨联“侨胞之家”示范点,还获评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称号。

归侨文化节:推动归侨文化建设

近年来,沙河街道和中新街社区通过举办的大型归侨文化艺术节,将侨乡的乡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社区文化特色与侨文化进一步融合,充分发挥归侨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价值核心,弘扬中华文化,激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热情。

听归侨故事、看归侨表演,观归侨物件,品归侨美食……2019年9月20日,由南山区沙河街道党工委、中新街社区党委主办的“侨心筑梦、共创辉煌”大型归侨文化艺术节在华侨城生态广场举行。现场播放了《拾光记忆》纪录片,这是一部由归侨子弟专门拍摄的反映归侨生活的采访纪录片。片中,归侨代表和大家分享着各自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这批1949年后陆续回国的老归侨,是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从归国时期的背景、回国后的现状、艰苦创业的年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倾听着归侨们的话,人们仿佛在时光隧道里穿梭。

通过这场侨乡文化盛宴,让辖区归侨侨眷感受祖(籍)国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侨心筑梦 共创辉煌”归侨文化艺术节活动还获得了南山区年度民生微实事优秀项目。

此外,沙河街道和中新街社区还经常组织辖区内的归侨侨眷同其他各地归侨侨眷、侨团联谊交流, 进一步丰富归侨侨眷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归侨舞蹈队:舞出良好精神风貌

欢快动感的音乐节奏下,他们翩翩起舞。尽管大多数已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的甚至已超过70岁,但这种热情奔放、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让这群“爷爷奶奶级”舞者看起来至少年轻了20岁。这支舞蹈队名叫“沙河街道办印尼舞蹈队”,因其成员为印尼归侨而得名,在南山区乃至整个深圳,这支舞蹈队已声名远播。

东南亚归侨侨眷能歌善舞,在沙河街道侨联支持下,“沙河街道印尼归侨舞蹈队”于1995年组建,成员以中新街社区居住的印尼归侨为主,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目前队员共有30多人。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深圳侨界,在很多侨界联谊活动、各种群众文化节、社区文艺演出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沙河街道印尼归侨舞蹈队”以文体爱好为纽带增进沟通交流,充实辖区侨胞精神生活,舞出了深圳归侨侨眷美好的晚年生活,也舞出了深圳归侨侨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已成为沙河街道和中新街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沙河街道印尼归侨舞蹈队”参加了深圳卫视《深圳老有才》选拔赛,先后获得2016年、2017年南山区社区艺术节沙河分场广场舞比赛金奖,深圳市第十三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南山区总决赛三等奖等荣誉。

“侨胞之家”:广泛凝聚侨胞力量

沙河街道、中新街社区的归侨侨眷身上有哪些精彩的经历故事?南山区文联委员邹丹,曾组织采访辖区多位归侨代表,挖掘和记录了“全国先进归侨”刘国麟的故事和印尼归侨陈淑黎、陈良玉夫妇归国历程,写成了《月是故乡明》《安抵祖国》两篇文章,并刊登于《南山文艺》,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中新街社区“侨胞之家”建成后,将收集整理更多生动的侨胞故事,记录辖区归侨侨眷与祖国、深圳共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此外,像印尼小学的成绩单、东南亚风格的摇椅、柬埔寨护照、归国旧船票等充满历史情怀的归侨“老古董”旧物,也可以长期在“侨胞之家”展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华侨历史文化。

中新街社区还依托“侨胞之家”的建设,组建了“侨胞之家”微信群等交流平台。截至目前,中新街社区“侨胞之家”为困难归侨侨眷“送温暖、献爱心”30余次,帮助贫困和残疾归侨侨眷20多人次,开展归侨文化节等公益活动6次,广大归侨侨眷对“侨胞之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此外,中新街社区通过开展“侨胞之家”归侨人士联席会议、骨干选举,成立了一支归侨骨干队伍,团结凝聚更多侨胞的力量,让辖区侨界人士参与进来、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凸显党侨共治的基层服务功能,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引导侨胞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