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值班心理教师 肖胤聆,国家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实操高级咨询师,龙岗区青少年心理热线接线员,龙岗区青少年面对面咨询队队员,龙岗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队队员。

龙岗区青少年 心理热线咨询平台
龙岗融媒记者 颜志祥
通讯员 肖胤聆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走高,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离婚过程当中,孩子情绪的安抚是一个系列课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家长可以做一些什么,来让“离婚”对所有人,特别是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呢?本期值班心理老师肖胤聆老师有话说。
情景再现 父母要离婚,我该怎么办
前几天,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被一名六年级女生拦住。她问了一个问题:“老师,我父母最近总是问我,他们分开了,我跟着谁?我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回答”。
肖老师和女生约了面询时间。详细沟通后了解到,女生父母最近处在争吵比较频繁的状态,母亲甚至已经离开家,单独居住。她非常害怕母亲从此不再回来,每次妈妈问她要跟着谁的时候,她都说不知道,因为她担心一旦她作出选择,家庭就会散掉,而她就会面临没有爸爸或没有妈妈的局面。
抽丝剥茧 学生害怕父母离婚的主要因素
在面对父母离婚的情景当中,学生恐惧的因素如下:
一、害怕父母分开自己就失去另一方;
二、害怕家庭结构改变本身带来的恐惧;
三、认为父母分开是自己的原因;
四、认为父母或一方不再会爱自己;
五、父母争吵带来的恐惧情绪。
智慧锦囊
父母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首先,对于一般性的家庭琐事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家庭成员都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防止负面情绪传递,责备或责骂孩子)再来做决定。当家庭当中的父母因为生活琐事产生意见不和的时候,请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能处在中立的状态,了解自己情绪下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对方应该担负何种责任时再来做沟通,会更容易达成共识。
如果孩子在家,家里爆发了争吵,要和孩子做解释工作,让孩子的恐惧情绪得以消除。比如,刚才我和爸爸,由于情绪没有处理好,所以沟通比较大声,吓着你了吗,别害怕,我俩一会就会和好的,这是妈妈爸爸特有的沟通方式;比如,妈妈和爸爸还没有学会好好地去和对方沟通,我们还在学习阶段,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会说话很大声,甚至我会发脾气乱扔东西,我们两个过段时间就会和好的,希望不会吓到你。
其次,假如关系到了一定要分开的地步也请做好分离的准备。不要把对方当做仇人,当初结合是为了幸福,实在无法共同生活,分开也是为了各自的幸福,珍视这段关系,也是珍视过去的自己。让一段关系得体地退出,才能放下过去,开始新的幸福生活。
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好,不要让孩子站队,夫妻的事情尽量双方处理,很多情况下也许对方不是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但是一个好母亲和好父亲,孩子只需要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就可以了。对父母的评价权交给孩子自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是好人,而且是爱她的好人,即便以后有一方不能日夜在身边陪伴,但父母的形象是会内化在孩子心中,而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是完整自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孩子仇视父亲或母亲,她可能在人际关系、信任、责任、将来的婚姻上会付出更多的成本来构建。
最后,无论家庭结构做何改变都要履行好父母的责任,兑现对孩子爱的承诺。家庭结构形式不是一个人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准,而家庭中爱的流动、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核心。
告知孩子你们的努力。比如:妈妈爸爸很爱这个家,很爱你,但是你也发现了我们最近争吵很多,妈妈爸爸做了很多努力想要找到解决的方法,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想用分开的方式,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安稳和平静些。
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告诉他们假如父母分开,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比如:我们可能会分开生活,平时上学和爸爸一起,周末和妈妈一起,假如你想妈妈了,妈妈可以来看你,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
同时,遇到此类变故,孩子身边的亲友、老师都要伸出援手,鼓励孩子有困惑时候和家长沟通或和信任的人沟通,帮助她度过这段生命当中特殊的时期。无论家庭结构如何变化对孩子的爱不改变,这是成年人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
策划:颜志祥 余粤 统筹:颜志祥 肖胤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