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小歌手王心妤表演《七子之歌》。

音乐会现场。
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通讯员 彭飞
7月5日,由澳门青年交响乐团与深圳高级中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以及深圳、香港、澳门三地音乐家联合演出的“强国筑梦 湾区欢声”——深澳青年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此次音乐会是今年深澳首场大型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同时也拉开了深澳社会各界80余项庆回归主题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聚舞台 共架一座湾区文化‘连心桥’”
在本场音乐会举办的前一天,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艺术中心二楼传来阵阵弦乐声、吟唱声,来自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65名成员正与深圳高级中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的同龄伙伴“搭档”,紧张有序地为第二天的正式演出彩排备演。
7月5日晚8点,“强国筑梦 湾区欢声”——深澳青年音乐会伴随着一个个迸发跳动的音符揭开神秘面纱,来自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瞬间点燃现场氛围,澳门青年交响乐团、深圳高级中学交响乐团以热情、生动的音乐语言为大家勾勒了一派欢度节日的景象。
“今天,我们以音乐的名义,在这个舞台上相聚,共架一座湾区文化的‘连心桥’。”来自香港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宋亚林与深圳高级中学交响乐团携手演绎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随想曲》;深圳优秀青年钢琴演奏家罗维,与深圳高级中学交响乐团、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分别合作,带来《黄河钢琴协奏曲》以及由香港著名作曲家林乐培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两首经典中国作品。《命运》选段、《布朗吉祥歌》《茉莉花》等中西合璧的多元曲目也先后亮相舞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澳门小歌手王心妤加入舞台,用稚嫩的童声唱响《七子之歌》,歌词上口、歌声真切,令深港澳嘉宾为之动容。“25年前是王心妤的爸爸跟我们一起表演《七子之歌》,25年后是他女儿(第七代传唱人)跟我们一起唱,这有一个传承的味道。”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团长许健华分享了音乐会隐藏的彩蛋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一曲更将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挥动起手中的五星红旗,同频共振的合拍画面在此刻定格,熟悉的旋律在大家心中久久回响,这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融合的视听盛宴在一片红色海洋中谢幕。
“这种默契源于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
“本场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哪首曲目?”“《七子之歌》!”在演出结束后的交流环节,参演的深澳青少年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因为这首歌是写给澳门的,我自己也出生在澳门,所以有家的感觉。”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赵展豪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他利用假期归国的时间参与了本次演出,这次非同寻常的体验令他找到了民族情感的共鸣。
来自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的关爱是一名准高一学生,这也是她第一次与来自澳门的朋友合作演出。“我们的合作恰似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虽然见面不久但却有一种默契,这可能源于我们的家乡是同一个地方(中国)。”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用音乐连接了彼此的心灵。”深圳高级中学的信宇涛说,在演唱的过程中,大家真实流露出对澳门及祖国的热爱。“特别是当唱到《我和我的祖国》时,看到台下观众挥舞手中红旗,我也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许健华表示,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特殊时刻举办这样的活动,更大的意义是让澳门和深圳两地青少年通过一起演奏的方式,来进行深度交流。
“这次演出的曲目安排由双方一起协调、共同协商,突出的是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么一个大事件。”据深圳市高级中学交响乐团创始人、团长张若迪介绍,这是乐团首次与澳门青年合作。在他看来,深澳两支青年交响乐团同台演出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更从音乐这一文化领域提升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刚刚看到,无论是澳门、深圳还是香港,三地演出者都在一个舞台发挥各自所长,表演出精彩节目,这其实就是非常好的融合。”香港深圳青年总会主席李培垭说到。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音乐会从前期布置到后期展演都充满了深澳融合的元素,例如在“强国筑梦 湾区欢声”的主题海报中将回归25周年的数字融入其中,澳门的市花莲花与代表深圳的簕杜鹃点缀其间,恰如一湾两畔的两座城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这次深圳行好city呀”
“深中通道city不city?”此次澳门青年交响乐团一行从横琴口岸出发,途经刚刚开通的深中通道抵深,首次从这座海中大桥穿行,亲身体验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以前通过港珠澳大桥来深起码得三个小时,现在通过深中通道不足两小时就能到达深圳,快了很多。”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团员吴咏心说到。
深圳行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在深圳主办方的邀请下,乐团团员们打卡了深圳城市景观,“零距离”体验创新之城的蓬勃朝气。走进深圳博物馆,一项项文物、史料向澳门青少年呈现了“探路者”在改革开放热土上留下的历史足迹;登上位于福田区深业上城T1栋64层的城市云客厅,大家置身于300米的高空,360度的环视视角将山海连城的都市美景尽收眼底,述说着城市变迁的奇迹,也展现了深澳共建人文湾区的更多可能性。
“通过观看展览我们还了解了深圳的科技建设,感觉很像一座未来的城市。”赵展豪是第一次来到深圳,这场参观之旅令他直呼大开眼界。
“澳门因其历史缘由具有中葡文化的特色,当我们将大湾区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彼此交流,它就变得更为丰富了,这个色彩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许健华告诉记者,这批参演的学生全部出生于澳门回归之后,来深圳作交流演出,对澳门青少年怎样认识自己的祖国文化,认识自己的国家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距离缩短了,感情也要交流起来”
“大家都说,怎么融入湾区?文化、音乐就是其中一个方向。”在澳门深圳青年协会会长廖启承看来,此次音乐会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各城市在文化艺术领域有了更紧密、深入的互动合作,艺术展演的联通、人文资源的共享、多元文化的融合……粤港澳三地正以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为内核,共同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5周年。5年来,大湾区利好持续“加码”——交通越来越便捷,人员往来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融合越来越深入,深中通道进一步拉近了深澳之间的时空距离。
“我们的实际距离缩短了,感情也要交流起来,这是本次活动中大家最重要的一个想法。”澳门深圳青年协会理事长卢绮岚表示,澳门青年的爱国情怀根深蒂固,来到深圳大家非常开心。
深澳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引擎,两地在多个方面取得系列合作成果。深澳代表人士期望两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大家相信,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深化深澳合作,进一步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将深澳地理连接上的“硬”联通转变为两地民众的“心”联通,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