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舞狮表演。

庆典活动现场。

仓前村归侨侨眷、旅港乡亲和海外侨胞们齐聚一堂。
深圳侨报记者 尹萌 通讯员 蔡志华 文/图
10月30日,深港侨仓前同乡会在深圳举办一年一度的“华光先师宝诞”庆典活动,近1500名乡亲共同庆贺,凝聚乡情侨情,祝愿祖国繁荣昌盛、深港明天更美好。
农历九月廿八,是华光大帝的祭祀之日,按照惯例,在南山区南山街道仓前村华光古庙举行的祭祖大典如期举行。乡亲们忆先祖、拉家常、谈发展,传递浓郁乡情的同时,侨乡侨情溢于言表。除了敲锣打鼓舞醒狮、虔诚祭祖、共享大盆菜。
古庙盛会百年传承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南山区闹市区,有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庙虽占地不大,但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了不少游客光临。它就是位于南山区南新路与学府路交汇处的仓前华光古庙。
此庙有着300多年历史,重建于1992年,庙中供奉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乃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老话说的“马王爷三只眼”就是这位。据传华光为南方火神,由于粤剧演出之戏棚多用竹、木搭成,演戏时容易发生火灾,故此戏行艺人均拜华光帝为祖师,把华光帝当保护神。在华光庙里,除了华光大帝外,还有天王宫、判官爷、千里眼和顺风耳排列在侧。金花娘娘和财神爷,也都是各司其职的工作人员,地位仅次于“马王爷”。
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日,粤剧艺人们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拜祭华光帝,俗称“华光诞”(道教华光大帝的诞辰日),祈求免除火灾,长年康顺。亦因为过去很多粤剧艺人为了生计四处演出,难得相聚,故此“华光诞”又成了粤剧艺人齐聚一堂、切磋曲艺的盛会。
仓前华光古庙重修于1992年。重修时,古庙前小广场的古榕树,以及一口古井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庙门前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两个精致的木雕灯笼。梁上的木雕精美无比,花鸟野兽栩栩如生。庙里还有一口古钟,很是厚重,有人前来祭祖时,便会敲响这口钟,以寄托自己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汇聚一堂畅诉侨情
重修华光古庙至今30多年来,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断,仓前村每年都举行“华光诞”。大典期间,乡亲们敲锣打鼓舞醒狮,虔诚祭祖。庙内,来自五湖四海的乡亲们手捧香火,熙熙攘攘的前去一一跪拜以显敬意。连绵相续的香火,一如乡亲们剪不断的乡愁。
敲锣打鼓舞醒狮是“华光诞”的重头戏,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表演者用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动作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态演绎得活灵活现。不少乡亲更争先为雄狮点睛,讨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盆菜宴也是大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种乡味十足的杂烩菜式据传起源于南宋末年,已有数百年历史。一盆菜里可荟萃百菜百味,共冶一炉,基本原则是“和味”。由于没有大的广场,1000多人的盆菜宴被安排在村里的3处举行。仓前侨联的办公室以及屋顶花园也摆满了宴席。每桌人齐了就开席,吃完了就离开,又摆上新的一桌,十分热闹。仓前村归侨侨眷、旅港乡亲和海外侨胞们相聚一堂,一边品尝团团圆圆的盆菜,一边话家长里短,思挂已久的乡情在推杯换盏中呼之欲出,好不痛快。
华光诞如今已成为寄托乡思、造福桑梓的纽带,团结、凝聚了仓前村在港和海外的乡亲,爱国、爱港、爱乡精神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延续,推动了深港经济社会发展、交流合作。仓前村有归侨侨眷、旅港乡亲和海外侨胞2000多人,传统文化活动为凝聚侨情乡谊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这也成为仓前侨联开展的特色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