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讲堂现场。

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吴国彬发言。
龙岗融媒通讯员 欧阳若华 施海燕 文
龙岗融媒通讯员 刘家良 庄佳霖 图
党的二十大擘画“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蓝图,优质融合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强调教育的包容与平等。龙岗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实践与创新,依托高校资源,深化学习交流,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快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深圳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龙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龙岗区教育系统书记、校长大讲堂:推动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学校变革与发展”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探讨融合教育,分享创新经验,推动普通学校变革,为新时代特殊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群英荟萃 交流互鉴
12月19日,在龙岗区教育局一楼报告厅,龙岗区教育局机关干部,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龙岗区教育系统书记、校长、副校长,龙岗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巡回指导老师及龙岗区各街道教育办特教专干、教学小组组长,共计360余人在线上线下参与了主题讲座的观摩、学习。
本次大讲堂聚焦“推动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学校变革与发展”的主题。龙岗区教育局基础教育与德育科科长杜天国主持大讲堂议程。
杜天国以龙岗区特殊教育自2016年起的发展历程为开端,阐明了“139行动计划”(1所学校、3个特教班、9个资源教室)的实施促进了龙岗区的特殊教育“从无到有”及“从有到优”的转变,获得了特教班和资源教室数量的增加与扩展等显著发展成效,不仅响应了区政府的号召,更满足了惠普民生的实际需求。杜天国表示,龙岗区特殊教育学生占全市四分之一,约1600人,他们通过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接受教育。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实现融合,让特殊孩子不再特殊,真正融入社会。
融合行动 共创未来
在区内学校经验分享环节,龙岗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吴国彬进行了以“融合行动 共创未来——龙岗区推进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为主题的发言。
吴国彬深入剖析了特殊教育领域融合教育的实践,特别强调了随班就读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他还分享了以沙西小学、龙西小学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龙岗园山学校为例的“五育”并举方面的特色发展资源,以及广东省融合教育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等生动案例。他分别从政策、老师、教育、发展等视角多轮驱动进行阐述,视其为“难而正确的事”“烦琐且专业的事”“关系重于知识的事”和“温暖能出彩的事”,并以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发出“路漫漫抓紧做事”的呼吁,不仅展示了龙岗区在融合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为其他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群星璀璨 星光灿烂
龙岗区聚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娟带来了“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主题分享。她首先描绘了龙岗区聚英小学融合教育的多重困境、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规模、特需学生构成及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特色;而后介绍学校团队经不懈探索,凝练出“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融合教育理念,通过“1+1+N”融合教育模式和由校长、专家、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指导小组“特需学生关爱群”,开展多元课程评价与活动,促进了家校合作的良性互动,拓宽了融合教育团队边界,助力实现“全员育人”。
在课程开发方面,陈娟特别介绍了校长心育课程和学习成长支持中心课程。在评价体系方面,陈娟介绍了个人和小组评价体系,强调了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的重要性。她还分享了融合教育的成果,包括教师团队的成长、学生的进步以及家长的认可。她通过金青老师和小马同学的故事,展示了融合教育如何深刻影响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生活。
龙岗区聚英小学的融合教育实践彰显了学校对特殊需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该校在融合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优质均衡 量质齐升
在专家主旨报告环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助理、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赵斌以“推进融合教育的误区、逻辑与路径”为题,深入剖析了融合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赵斌首先界定了“融合教育”的定义及其独特性,并揭示了社会对其认知和实践的常见误区。他通过丰富实例,展示了融合教育在政策文本和相关会议中使用极不平衡的现状。他从历史、育人、质量、均衡四个维度,层层深入,发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呼吁,强调融合教育在惠普民生中的现实社会意义。
赵斌最终立足推进融合教育的路径,高屋建瓴,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深刻讲解融合教育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擘画蓝图、树立信心”的顶层思维,以教育融合为前提,以国家战略的“高质量”为要求,坚持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强调了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师资队伍“落实制度、提高实效”的实施路径,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赵斌的发言,为融合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清晰的逻辑框架和实践指南,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方向。这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为新时代特殊教育现代化贡献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