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感动龙岗: 放大榜样效应 传递文明之光 2025年04月01日

第11届感动龙岗人物故事分享会。龙岗区文明办供图

“美好新龙岗 文明100+”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龙岗区文明办供图

“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推荐活动开始于2012年,至今已举办十二届,共选树148位先锋榜样,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岗位,但身上都有着无私、奉献、大爱、善良、担当的良好品格,闪耀着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在他们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龙岗人心中种下文明的种子,并结出硕果。如今,全区上下正广泛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龙岗融媒记者 沈荣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引领人们向善向上的永恒力量。

早在2012年,龙岗就开展了“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推荐活动,广泛选树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拥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挖掘培育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通过传播文明、引领风尚,放大榜样的社会辐射效应,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的文明实践,为龙岗这片沃土植入更多文明的种子。

超百位感动龙岗人物,他们的故事不尽相同,却都传递着龙岗正能量,展示了龙岗的担当,树立了龙岗的形象,如“中国好人”吴瑞周、全国模范教师黄光检、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扶紫婷、全国最美志愿者涂家健、“全国最美家庭”郑罡家庭等。

如今,感动龙岗人物推荐活动的影响和意义早已超出活动本身,在时光的洗练中成为龙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座图腾,让爱在龙岗蒸蒸日上的发展历程中传承。

发现感动龙岗的力量

感动龙岗人物推荐活动的开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时间回到2011年夏天,龙岗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赛场,迎来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健儿,他们将龙岗的故事传递到世界各地。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抹抹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志愿红”,他们诠释了文明最美的样子。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中,开展道德模范选树、学雷锋等活动被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作范围。此后,全国各地先后发起了道德模范选树活动,主张用身边的榜样影响更多人,用感人的故事传递正能量。

结合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部署,同时为了纪念建区20周年,龙岗区在2012年初启动了感动龙岗人物推荐活动,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最终,通过基层推荐(个人自荐)、事迹展示、社会公示等环节,从129名候选人中推荐出20位感动龙岗人物。

陈昳茹是龙岗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她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回报社会,出资建设了“爱子乐”儿童图书馆;冯景华是一名与毒贩打交道的警官,多年来奋战在缉毒一线,立下奇功;涂家健是义工,一次意外曾经让他徘徊在崩溃的边缘,是市民和义工帮助了他,出院后他加入了义工队伍……

一个个先进的榜样不仅赢得了众人的掌声,更坚定了龙岗将活动继续办下去的决心。截至2024年底,龙岗举办了十二届感动龙岗人物推荐活动,共选树148位感动龙岗人物(不含提名奖)。期间,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吴瑞周等一批国家级道德模范典型,李春华、吴军勇等10人先后获评“广东好人”。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13年的积累,感动龙岗人物选树已经成为龙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品牌。”龙岗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张文涌说,“我们希望通过该项品牌,让全区上下以先进为榜样,学习他们品德端正、乐于助人的道德风尚,勤奋努力、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文明服务、真情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携手谱写时代的芳华

细数历届感动龙岗人物,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发光发亮,成为文明龙岗的“代言人”。但如果让这些星星始终散落在人们中间,就不能将榜样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

实际上,在2012年,龙岗就设立了“文明美德传播中心”,集合“中国好人”“最美家庭”“感动龙岗人物”“十佳文明龙岗人”“最受尊重的社区人”“青年文明形象大使”等道德模范,组建导师团,编印教材,开展“道德年代秀”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岗培育和传播文明的方式变得越发多元,效果也更加明显。

2016年,龙岗区率先启动“互联网+文明美德信用云大数据系统”建设,创新开发“文明美德信用云平台”,把“互联网+文明培育”融入百姓生活。在这里,市民可以分享自己做过的日常好事,书写生活感悟与美德事迹,还可以记录、发布每日所行善事,获取相应美德积分和美德币,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明、实践文明。

新亚洲学校是“文明美德信用云”最早的试点单位之一,学校将“互联网+”和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文明美德培养有机结合,使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明美德信用云”根据美德币总额排名情况,每月评出若干名“美德之星”。同时,优先选送参评感动龙岗人物及其他区级以上爱心家庭、爱心人物等文明典型选树活动,全面激发龙岗市民崇尚文明的热情。

2019年,文明美德学堂活动正式亮相。该活动同样吸纳了大批感动龙岗人物、“中国好人”、“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组建文明美德讲师团,他们走进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宣讲,并积极开拓直播等新兴宣传阵地,开展文明美德学堂线上互动直播,深受市民喜爱。截至目前,文明美德学堂活动已持续举办了5年,使文明美德“触角”延伸得更广,让文明之风吹佛龙岗的每个角落。

当然,文明的培育少不了平台的支撑。2021年,龙岗启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已实现全区1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全覆盖,打造46个特色文明实践点,2个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入选广东省最美文明实践阵地。

依托这些平台,龙岗再次探索文明倡导新模式,自2022年开始,打造了“正能量”道德模范工作室,引入道德模范参与开展新时代青少年“创客+”成长训练营、“强国少年”红色研学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出“文明美德种子导师计划”;针对家长、社工和企业员工,开展“文明美德系列课程”培训等,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和品牌建设作用,激发市民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文明实践行动。

“未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道德模范加入‘正能量’道德模范工作室,共同为文明龙岗贡献力量。”龙岗区文明美德传播联合会会长、“中国好人”黄翔说。

根植于心的文明基因

自建区以来,龙岗各类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如原布吉镇民兵应急分队刘远波,在抗洪抢险中因抢救他人献出生命,被团中央授予“见义勇为青年英雄”荣誉称号,广东省军区授予“舍己救人好民兵”荣誉称号;六联派出所原民警谢君详,在追击案犯中受伤牺牲,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热爱的公安事业,后被公安部追授一等功;李朗派出所原所长黄联明,在身患直肠癌的情况下忘我工作,被领导和同事誉为“警营铁汉”,被辖区群众称为“贴心人”,牺牲后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为深切缅怀黄联明,李朗人民自发为他建立了一座永久纪念碑,上书“李朗人民的好儿子——黄联明”。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文明有爱的画卷,其背后与龙岗的城区特质和品格息息相关。

龙岗突出的文化是客家文化,培育形成了大量优良家风,其中包括龙岗罗氏、平湖刘氏、布吉凌氏、盛平官氏等,每一个家族都有着不同的美德传承,共同构成了龙岗的文明基因。

坐落在龙岗街道的鹤湖新居是客家建筑的“活化石”。200多年来,这方幽静的水土世代栖居着“勤俭兴家、清白存心”的罗氏族人。至今,祠堂四周仍悬挂着罗氏先祖告诫后人的“二十条”家风家训,融合“俭、廉、孝、礼、信”等,成为罗氏家族严于律己的行为准则。

平湖刘氏从河北出发,足迹遍布江苏、江西、福建,最终落脚龙岗平湖,繁衍至今近600年。他们“以书为药”,世世代代崇文重教;他们心怀家国,涌现了香港华商总会会长刘铸伯,他投资修建医院、学校回馈故乡,让平湖一跃成为近代重镇。如今,刘氏后人始终保持着醇厚的秉性,书香传家、修身立世。

布吉凌氏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贡献卓著的深圳本土客家人家族。其中,凌道扬是中国近代林业奠基人和中国林学会创始人之一,倡设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被我国林学界视为泰斗。“凌氏后人每个家庭都保留了一份家规家训,对子孙后代进行忠孝礼廉等教育,可见这个家族对家风传承的重视。”龙岗区客家民俗博物馆原高级工程师孙骞说。

200年前,官氏祖先从梅州五华迁至龙岗,建立官新合村繁衍生息,“重义厚礼、爱国爱家”的家风世代相传。后人中,官文森在海外团结10多万侨胞参加救亡运动的事迹传诵至今。

时光荏苒、文化常新。如今,龙岗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逐梦的第一选择,他们让龙岗客家文化的内涵不断延伸和丰富,敢为人先、创新有为、温暖向善已经成为龙岗城区品质的新常态。得益于这些优良的文明基因,龙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捷报频传,先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字号”荣誉。

张文涌说,近年来,龙岗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推出了“文明100+”主题日、“810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文明实践嘉年华”、“双十双百”创新推优大赛等精品项目,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让美好生活之城洋溢文明气息。

观察眼

基层街道何以榜样频出?

于微观处看大局。

平湖是龙岗的一个基层街道,也是一个有着500年建墟商贸史、100年城镇建设史、40年工业发展史的镇街。这里走出了被誉称为“乐善乡贤”的刘铸伯,他不仅为平湖带来了火车站,还修建了医院、学校,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于平湖的陈炳南,心系他人之苦,多年无偿资助贫困群众和失学学生,在他的帮助下,仅在四川省万县市、云阳县两个乡,就有143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40多户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平湖也是“中国好人”黄翔的故土,在她的带领下,巾帼互助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关爱他人为荣,以奉献自我为乐,爱心足迹遍布全国,“深圳妈妈”的称谓温暖了许多贫困地区孩子的心。来自平湖的“登山勇士”刘永忠总在不断刷新纪录,全球14座8000米以上高峰都被他一一征服,这种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逐梦的年轻人。

那么,榜样频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平湖秘籍”?

开放融合是最根本原因。早在1911年,平湖得广九铁路之便,拥有了火车站,人们在平湖坐上火车,北上可去东莞、广州,南下就是香港,八方宾客在此汇聚,在成就自身梦想的同时为平湖的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才力。当时,平湖是惠东宝地区小商品的集散地,成为提前富起来的地区。开放同样给平湖文化精神层面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典型就是教育的先行一步。1916年,宝安县平湖纪劬劳国民学校正式落成,从一开始,学校就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从广州、东莞、惠阳等地延请名师,开设了综合齐全的算学、理化、体育、艺术、音乐、自然科学、西洋历史、道德修养等课程,采取小学六年学制,开了平湖国民新式教育之先河。也就是从那时起,平湖的书香气息变得愈发浓烈,往后绵延了百余年。改革开放后,崇尚先进、争做榜样之风更是深入平湖人骨髓的精神内核。前有刘仲德家族的书香传承,再有深圳市首批劳模邓衍芬的致富之路,还有“广东贤妻”谭华容“被需要即幸福”的人生哲学……他们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或闯出一条新路、或持续奉献爱心、或助力他人成长。

诚如黄翔所言,“平湖的每一次蝶变都是时代赋予的,大家相聚在平湖,用智慧和汗水换来平湖的发展。慢慢地,平湖就形成了锐意创新、团结友爱、真情大爱的良好氛围,催生了大量‘正能量’故事,绘就了文明平湖的崭新图景”。

跳出平湖,再看龙岗。当前,龙岗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着眼机制创新、打造品牌项目等方式和路径,推动龙岗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人人崇尚典型、人人争做榜样”的良好氛围,助力龙岗迈入精神文明建设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