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4

火出国门! 深圳硬核“霸屏”日本、韩国 2025年04月21日

意大利街头的“深圳专列”有轨电车。

深圳文旅宣传片亮相韩国首尔江南站2号线。

深圳文旅宣传片亮相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T2国际出发口。

深圳文旅宣传片亮相韩国首尔梨泰院。

“在大阪关西机场等朋友时,突然被一块LED大屏上的画面吸引——碧蓝的大鹏湾、光影流转的市民中心、云雾缭绕的梧桐山……原来这是深圳的文旅宣传片!旁边几位日本游客指着屏幕讨论‘これが深センですね!’(这就是深圳啊!)那一刻,突然觉得特别自豪。”某位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道。

如果你在大阪伊丹机场候机,就会发现两块LED巨幕正循环播放着深圳的城市宣传片——这里是出发旅客的必经之地,商务客、背包客、亲子家庭……在这短暂的转机时刻,悄然展开了与深圳的15秒相遇。

从欧洲到东亚 深圳“精准出击”

其实这不是深圳第一次“出圈”啦!2024年底,深圳的有轨电车箱体广告曾“驶过”米兰和佛罗伦萨的街头,用“科技蓝”与“山海绿”勾起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与自豪,也吸引了无数欧洲游客的目光。

如今,这股“深圳风”正转向日本和韩国——4月起,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伊丹机场的LED屏,以及韩国首尔核心商圈的电子屏上,深圳最新的海外宣传片开始高频“刷脸”。

为什么选择日韩?用一句接地气的话说:“趁热打铁,精准上岸!”

4月13日至10月13日,大阪世博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深圳瞄准这一“黄金窗口期”,直接“卡位”世博会流量入口——大阪伊丹机场作为日本关西地区第二大机场,是游客落脚的“第一站”,广告位100%覆盖往来旅客。世博会就像东亚的“世界客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客厅的“玄关处”递上一张精致的名片。

首尔的选择同样讲究:作为地理邻近、消费力强劲的市场,不仅本土游客对多元文化接受度高,更能借助世博会期间的地缘优势,成为吸引欧美游客转道深圳的“隐形跳板”。

更妙的是时间窗口的选择:日本4月29日“昭和之日”连休至5月5日儿童节,形成长达7天的“黄金周”;韩国5月初的“佛诞节”小长假叠加周末,同样迎来出行高峰。这波“精准狙击”,不得不说深圳把“天时地利”玩明白了。

你的转机时刻 都是深圳的“相遇时刻”

比起硬邦邦的城市简介,这支宣传片更像「深圳印象手札」:从梧桐山的生态绿意,到华强北的科技脉搏,再到设计之都的创意火花,15秒的视频浓缩了深圳的多元性格。没有刻意的标语,却让科技感与烟火气自然流淌。

一位在东京留学的深圳姑娘感慨:“看到广告里熟悉的深圳湾人才公园,瞬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这波“软性出击”的底气,来自实打实的入境游增长。2025年一季度,深圳接待游客48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收入686.67亿元,同比增长15.7%。更亮眼的是入境游表现——接待入境游客800.94万人次,同比增长17.3%;国际旅游收入14.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

深圳的国际吸引力正在爆发,而日韩广告刷屏,正是要把这把火再烧得旺些。从欧洲到东亚,深圳正用更柔软的方式,把故事讲给世界听。

多部门“组CP” 讲好城市故事

如果说广告是“外在的美化”,那么5月启动的“人文深圳”主题宣推活动就是“内在的充实”。

今年5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联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商务局等多部门,深入挖掘深圳旅游文化资源,策划图文、视频等内容,展现深圳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的独特魅力。

这些内容将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在地媒体与游客“见面”,彰显深圳开放包容的人文底蕴。

从日韩到欧洲 深圳的“全球朋友圈”正在扩容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深圳的“环球计划”才刚刚开始!根据规划,深圳的下一站将直指欧洲: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巴塞罗那、葡萄牙波尔图……都可能成为深圳故事的“新舞台”。

这不仅是深圳的形象宣传,更是城市品牌的“系统升级”。从日韩到欧洲,深圳正逐步构建一套全球视觉体系,用统一调性传递城市内核。随着深圳越来越频繁地“刷脸”,未来,从机场到商圈,海外游客或许会忍不住想:“不如去看看真实的深圳?”

下一次,当你在异国街头偶遇深圳,记得拍下照片@深圳发布,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全球朋友圈”越来越热闹!(据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