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山侨话出海”沙龙。

侨界人士走进侨企深圳格兰达科技集团智能装配车间参观。
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文/图
近日,坪山区召开侨务助企行动部署会,启动“海纳兴坪·益企同行”专项计划;举办首场“益企”活动——“坪山侨话出海”沙龙,组织侨界人士、企业家代表齐聚侨企,共话商机、共谋发展,为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汇聚侨智侨力。
出海话题引热议 跨界智慧聚共识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企业出海如何突破重重壁垒,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侨务领域如何为企业“走出去”搭台子、找路子、送梯子?这场沙龙带来思想碰撞。
活动上,深圳市侨联副主席、深圳市侨商智库研究院执行理事长郑咏诗等以《破局出海,精准赋能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跃升》为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企业出海关键趋势、核心挑战以及市场机会分析等“干货”内容,通过平台建设、以展促贸、织密服务网等服务工作,为企业“出海”牵线搭桥、保驾护航。
在沙龙环节,来自侨企侨商、海外创新中心、华商律所、投资机构等不同领域的嘉宾结合自身实践,立足跨境投资、海外展销、法律援助、技术合作等不同视角,或提供案例借鉴或浅谈经验做法或展示资源机会,让与会企业家感受到坪山侨界的广阔资源和服务热情。
英国深圳商会会长、坪山中英创新中心负责人邱帆提出:“商会将搭建海外侨商协作网络,利用当地资源帮助企业降低出海成本。”商会理事杨帆从事跨境物流综合服务业务,他在分享中发出了邀请:“我们能够提供一站式跨境物流综合服务,欢迎坪山企业家朋友咨询合作事宜。”
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阙凌云结合近期国际贸易形势,分享了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企业出海面临合规挑战,建议联合专业机构开展‘法律护航’行动,提供国别政策解读和风险预警。”
中欧创新中心代表张昊阳分享:“坪山可依托侨界资源打造‘反向孵化’模式,吸引海外科创团队带项目回国落户,形成双向赋能。”
侨创大咖谈经验 携手共探发展路
此次活动中,与会嘉宾走进侨企——深圳格兰达科技集团智能装配车间,参观了解晶圆检测机、光学检测机等企业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封装设备。格兰达在出海布局上展现出独特之处,在深圳格兰达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的介绍下,与会嘉宾系统了解集团布局海外的过程和“本地化”经营的经验做法。
“企业出海一定要明确需求,谋定而后动。”深圳市侨联副主席、深圳格兰达科技集团董事长林宜龙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海外经验,向大家分享海外建厂与本地化战略。他强调企业出海需综合考量必要性、可行性、急缓性,面对投资中的常见挑战,要建立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
这些经验不仅是格兰达成功的关键,更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出海指南”。手把手实战教学,也让在场嘉宾直呼“这场沙龙很有料”。
多维联动强保障 护航企业新发展
侨界凭借广泛的海外人脉网络、跨文化沟通优势和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能高效助力企业对接海外资源、规避风险并快速融入目标市场,是企业出海的重要桥梁和加速器。
在同日召开的坪山区侨务助企行动部署会议上,讨论通过了“海纳兴坪·益企同行”工作方案,明确将通过“搭平台、优服务、促合作”三大举措,整合海内外侨界资源,为辖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接技术项目提供支持。计划以坪山区侨联、各街道、侨创阵地等三类单位为载体,打造具有辐射面、吸引力的“益企同行”品牌,探索“侨见”发展、“侨话”商机、“侨创”学院等助企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充电。
当前,国际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发挥好侨界联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推动坪山企业“走出去”、海外资源 “引进来”,是侨务工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坪山区侨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坪山将进一步深化各方合作,共同探索“侨务助企”新模式,让更多坪山企业在海外市场行稳致远,让海外优质资源在坪山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