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党员、第四批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深圳分队队长、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禹翔:

“能参与这场战疫,我感到无上光荣”

版次:Q08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5月11日

刘禹翔拿着手机帮助患者与家人视频通话。

刘禹翔与患者在一起。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蔡园 文/图

近日,圆满完成驰援武汉任务的农工党党员、第四批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深圳分队队长、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禹翔,经过隔离和短暂的休整之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返回工作岗位,迅速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回想起在武汉战“疫”的日子,刘禹翔依然难掩激动,往事就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

临危受命出征武汉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大家原来平静的生活,刘禹翔一家也不例外。

“疫情暴发前,我们一家就出国探亲了,这是一个月之前就定好的行程,因为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外公90多岁了,我们想趁着这个春节好好陪陪他,让老人家享受天伦之乐。”就在他们举家团圆时,国内不断增长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让刘禹翔每天都坐立不安,“老公看我吃也吃不好,坐着也不安心,便早早结束了行程,在当地待了4天就匆匆回国了。”刘禹翔说。

回国后的刘禹翔从1月30日起便进驻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她说,自古以来,中医就是在与瘟疫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学在与瘟疫长期的斗争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与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病,在治疗上,要遵循“清热解毒、健脾化湿、补气扶正、活血化瘀”的原则,通过汤药、中成药等方式,进行辨证论治。“我和同事们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中医中药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50个病人。很多患者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临床证明,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肺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中医在救治新冠肺炎中的积极作用,刘禹翔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奋战了半个月后,她接到了带队出征武汉的通知。“我觉得这是无上光荣的使命,就像消防员,灭火是他们的职责,治病救人也是我们的职责,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刘禹翔坦言,从疫情发生开始,她就做好了支援武汉的准备。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决定,尤其是女儿,丈夫郭绍举在写给刘禹翔的《安心家书》中提到:“我告诉女儿‘妈妈要出征武汉’,或许是听到我哽咽的语气,或许是看到我担忧的神情,女儿反过来鼓励我说‘你要相信妈妈’。”

在雷神山医院彰显深圳担当

从2月17日出征到3月28日患者清零,在雷神山战疫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深圳市中医团队通过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方案,抓住病毒主要病机,早期以解毒为主,中后期扶正祛邪,在抗非典和前期深圳市三院实战经验基础上,结合武汉疫情实际,参考国家临床诊疗方案,研究制定出分别针对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深圳肺炎1号、2号和3号方,并针对病人体质和状态开出康复汤药,使病患在调理干预期、治疗期、康复期收到很好效果,不少病人提前康复出院,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77岁的王大爷刚入病房时身材枯瘦、不能进食、不能饮水,十分衰竭。医疗队员们开始坚守在病人床前,喂食、喂药、针灸,同时加上营养支持配合,老人的情况很快好转,最后可以自己吃饭、喝药、说话。经过7天的精心照顾,他迅速康复,每次看到刘禹翔医生查房,老人家总是老泪纵横,他说,“是深圳医疗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5床的张女士原来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3月初转来雷神山医院,因为肺炎严重,胸闷气喘,心理压力很大,担心自己好不了。入院后,经过深圳医疗队员尽心尽力的照顾,疏导心理压力,“中医组合拳”治疗,张女士身体日渐康复,出院后的张女士不仅乐观开朗,还在网上学起了中医课程,她说以后要学习中医、宣传中医,为传播中医做贡献,从中医“小白”变成“中医粉”。

截至3月28日,深圳市中医团队共收治患者46名,重症13名,年龄最大87岁,平均年龄63岁,中医药参与治疗率100%,纯中医治疗病例34名,纯中医治疗率73.9%,实现了重症清零、病人清零,没有轻症向重症转化病例,病区收到患者通过微信和感谢信的方式表达的感谢60余次,治疗过程中,一名患者还偷偷地委托病友拍下深圳市中医团队中对他救治的全过程,并制作成视频送给深圳市中医团队。

深圳市中医团队的战疫“秘籍”

优质的服务、显著的疗效,背后是深圳市中医团队不辞辛劳,勇敢克服各种困难,用心帮助每一位患者。

提及初到雷神山医院的场景,刘禹翔仍记忆犹新:当时的雷神山医院边建设边收治病人,由深圳市中医医疗队负责的感染病C6病区只有几张床架,需自行组装各种货架、设备,因为道路不通,队员们用排队传递火炬的方式,把物资从栅栏缝中沿着病房旁的斜坡一件件传递上去,花了54个小时才把病区整理成可以收治病人的状态。

从C6病区收治第一位病人起,刘禹翔就带领团队坚持站在医院门口迎候患者,既给患者信心,也可以第一时间查看病人的状态,对病情进行评估。此外,刘禹翔还坚持每天深入病房查房,她说,C6病区收治的病人普遍高龄、营养差,衰竭病人多,病人长时间离开家人,辗转多个医院,再加上得病,普遍都有心理恐慌,“与病人多沟通不仅是中医望、闻、问、切的需要,也能很好缓解患者的焦虑。”

除了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深圳医护团队还教患者做八段锦、健肺操,把耳穴压豆、皮下针、热奄包、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治疗带到雷神山,为病人康复助力。

“一个多月的战疫,我们有付出,收获更多的是感动和感谢。”回顾这段难忘的历程,刘禹翔说,我们要感谢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卫健委等各有关部门的领导,感谢市区中医院领导,感谢我们的同事、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予我们全程如一的关爱、支持、鼓励和帮助,增添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还要感谢省中医院的队友和千千万万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疫情比预期更快结束,是所有人的努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什么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回来后将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为打赢这场疫战继续努力、加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