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各医院护理人员抗击疫情感人事迹系列报道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5月11日
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 门诊部护士长黄静
用爱心谱写
“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
当“防疫蓝”遇上“天使白”,就是这个春天最美的颜色。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布吉人民医院)门诊部是由57名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大集体,疫情期间默默守护着医院的“大门”,护士长黄静则是门诊日常工作的“大管家”,是防疫工作中那一抹耀眼的“白色”。
在这场战“疫”中,门诊部导诊工作责任重大,连接着患者和医生,黄静每天在科室之间来回沟通,近距离接触疑似发热患者,处理各种以前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同时,还要组织人员培训考核(含保安、清洁工),经常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她都提早到岗,门诊大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据统计,疫情期间,黄静接诊患者5860人次,排查出发热患者196人次。曾有一名发热患者就医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家属陪伴也没带任何物品,黄静了解情况后,帮助这名患者走绿色通道,迅速将其安置到隔离病房,让患者忐忑不安的心立刻找到了依靠……
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是医院管理的两大核心。黄静一手抓培训,一手抓服务,为提升医院门诊部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门诊护士一起创新性地开展“五个主动服务”:主动问好、主动询问、主动指引、主动帮助、主动宣教,制定细化工作督导和评分标准,将护士对患者的服务化被动为主动,让患者感受到贴心服务,受到众多好评。
呵护健康,挽救生命,黄静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不平凡的故事。
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 骨关节外科护士长杨琳
踏进发热门诊
你就是我要守护的人
“我是党员,我先报名。”作为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横岗人民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骨关节外科杨琳接到疫情防控号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毅然决然地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支援发热门诊。疫情期间,她是医院发文件“强制”要求休假的第一人,可她不“听话”,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上午把骨科的工作安排好,下午就开始接手发热门诊,做好守住战疫“第一道关口”的准备。杨琳做事雷厉风行,短短两天时间,就组建了发热门诊护理组第一梯队。培训、排班、申领物资、协调……杨琳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她发现发热门诊值班护士为减少防护服消耗,夜班坚持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于是立即想方设法为大家解决难题,调整上班时段及班次,缓解上班时间过长的问题;担心大家下班饿了,她提前给大家买好零食应急;察觉同事有焦虑情绪,她主动给予心理疏导……杨琳开启争分夺秒模式,所有发热门诊常规护理操作,她都冲在最前面,不论是接诊发热病人,还是防护服、护目镜配备,事无巨细。
在发热门诊驾轻就熟,得益于杨琳平时练就的基本功。自2016年底担任骨关节外科护士长以来,她带领科室护理组强化专业知识,提升护理技能,积极开展品管圈改善科室护理质量,不断创新,拍摄常见疾病、功能锻炼等宣教视频应用于临床,提高患者满意度。当前,疫情形势向好,杨琳依然坚守在发热门诊,严把入院关,她合理调配人手,对每一名住院患者及陪同家属进行核酸检测采样,采样量最高时一天超200份。
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 内科护士王咏梅
为疑似患者
安上“心理健康码”
过年要隔离?一名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王咏梅主动带他“逛”了一圈隔离病房,在解释和劝说下,该患者的情绪稳定了下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王咏梅是谁?王咏梅是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南湾人民医院)内科护士,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有20年。
时间拨回到1月20日,内科团队接手发热诊室和临时隔离观察区的重任,王咏梅主动请缨到隔离病区及发热诊室工作,希望尽一份微薄之力。疫情初期,发热诊室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非常大,王咏梅协助护士长完善隔离病区各种设置、流程制定及人员培训等,为病区管理出谋划策,忙碌时经常需要放弃休息时间参与24小时轮班。
年前的一天,王咏梅在临时隔离观察区值夜班,交班时了解到一名疑似患者听到过年期间需要隔离观察不愿独自住进病房后,她带着这名疑似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开展测体温、指脉氧等工作,为其仔细介绍隔离病房环境和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帮助该疑似患者缓解情绪,让其家属感到心安。经医院多方协调,凌晨,该疑似患者转诊到市三院进一步诊疗,王咏梅随访得知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这只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对于服务患者,为他们安上“心理健康码”,王咏梅轻描淡写地回答。王咏梅只是千万护理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任何怨言,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 急诊科护士长周小琴
发热门诊“管家婆”
温情服务患者
她是发热门诊的“管家婆”,大到发热患者隔离留观、水电衣食,小到一个电话机消毒,她都要管;除了留观患者护理、抽血、采样、转运等事情,她还要对发热门诊的物资、人员,甚至垃圾处理进行管理……她就是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平湖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周小琴,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发热门诊护理负责人,在区五院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运作后,她是第一批报名参加值班的人。
疫情期间,用周小琴自己的话说“每天带着好几个脑子来上班”,分诊要怎么分?患者在哪个地方防止自己离开又不影响其他患者就诊?各个班次要重点关注什么?物品如何定位才能方便工作使用,还能防止交叉感染?……1月26日开始,她几乎每天都在发热门诊第一线,所有大小事情都要处理,感觉忙到两脚都不沾地。
疫情发生后,不少患者在就诊时都有恐惧心理,周小琴都尽量安慰他们并衷心希望核酸检测为阴性。周小琴是二胎妈妈,第二个小孩才2岁多,每每看到医院收治年幼的孩子进院,她柔软的内心深处都会被击中。前不久,疑似病例中有一名7岁小男孩在转院时,男孩妈妈担心地哭起来,开始很镇定的小男孩也跟着哭了,看着他们,周小琴也忍不住哭了,整理好情绪,她不停地安慰他们,给他们讲治愈的情况、家庭防护等。
“我们只是寻常的护士,做着最寻常的工作。”周小琴说,她的心愿很普通,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做好优质服务,与患者一起抗击病魔。
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 门诊部护士长蔡世英
我是护士长
遇到困难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今年的护士节,是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坪地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长蔡世英在护理工作中走过的第26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让她对于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时隔六年久违的春节轮休,蔡世英计划带上孩子回老家陪爷爷奶奶一起过个年。正当出门之际,护理部主任打来电话通知,要求即日起发热门诊24小时运作。疫情就是命令!接到工作指令,她没有丝毫迟疑,毅然放弃难得的春节假期,第一时间返回岗位,她说:“我是护士长,遇到困难,遇到危险,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蔡世英高1.55米,小小的个子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她以最快的速度组建起加强型护理小组,人力调配、人员培训、物资准备、流程制定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确保发热门诊良好运转,她白天抓培训,晚上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千万不要问我今天大年初几、星期几或者几日,完全没有概念了。”蔡世英笑着说。
发热门诊是抗疫的前沿阵地。蔡世英深知任务的重要和肩负的责任,索性把“床”搬到了医院。她说这样一来,科室有疑难问题和突发情况,她就可以第一时间到场,“睡在单位,我的心才更踏实!”就这样,自1月21日发热门诊24小时运作以来,蔡世英带领科室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埋头苦干,全身心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是一个团结有担当的团队,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看着大家一起努力的身影,她既感动又骄傲。
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蔡世英很平凡,可她从未缺席,她是最温暖的天使和最勇敢的战士。
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 急诊科护士长慕瑞瑞
用实际行动践行
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
“妈妈,你今天下班能不能早点回来,我好久没和你一起玩了……”电话那端,女儿幼稚的声音里传来哭腔,慕瑞瑞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和女儿轻声说着“妈妈一会就回来,你听话”,匆匆挂断电话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慕瑞瑞是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沙湾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门急诊护理工作,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长,市、区优秀护士及市急诊急救技能考核个人单项奖等奖项。
“这不需要什么理由,因为我是急诊科护士长。”慕瑞瑞默默地退掉回家探亲的车票,第一时间赶回医院。从发热门诊设施改造、流程梳理、防控培训等方面,指导科室护理人员参与预检分诊120接诊、转运发热疑似患者抗疫护理工作。为了科室人员熟练处理突发应急事件,她多次组织疑似患者就诊及抢救应急演练;为管好急诊科这个“家“,她每天都要查看清算物品数目,将物资用在最需要的岗位,在防护物资供应紧张时,她从家里拿来防撞条加抽竿架,自己动手做防护面屏;为节约防护物资,宁可错过就餐时间也要处理完接诊的患者……
当慕瑞瑞小心翼翼卸下防护服,疲惫席卷而来,但她从未诉过苦喊过累。在发热门诊高压下,加上每天奔波在各科室、开展预检分诊和120接出诊高强度工作中,慕瑞瑞突发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治疗期间,她仍心系科室工作,使用电子设备指导和安排科室事务,病情好转后立刻又投入到工作中。领导与同事都劝她好好休息,她说“在家休息也放心不下,还是在医院工作更踏实”。
策划:笪峰 艾丽 眭建来 统筹:郝莲 刘尚丽
文:刘尚丽 图:张臻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