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7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7月30日
党建引领,光华社区居民一家亲。
华龙新村小广场整改前后。
一切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民生,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沧海桑田,在历史的长河里,4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生活在吉华街道光华社区的老百姓却真切感受到,近年来辖区环境变得光鲜亮丽,城中村小巷干净整洁宜居宜业,一个基础完善、环境优美、功能健全、群众满意的品质社区大抵轮廓正逐渐清晰起来。
行走在光华,很容易就能感觉到社区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这种蜕变是由内而外发生的,一种新气象扑面而来,不仅仅是环境由脏乱差到净畅美、民生服务日渐丰富,还有居民的获得感逐渐增强,每个人脸上笑容多了起来,心情好了起来……这一切,得益于社区党委通过汇聚民智、转变理念,走出一条“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品质之变
拆违建搭戏台 打造幸福大家园
“以前走下楼就是脏乱差,如今完全不同,现在吃完晚饭出来散步纳凉,不仅看不到垃圾,走累了还有长椅可以坐下来歇息。”华龙新村居民张伯没事儿就到附近的步行街转一转,如今已成了习惯。
吃过晚饭,记者跟随张伯散步,听他分享这个城中村近年来的变化以及自己的退休生活。张伯所言非虚,在华龙新村与阳光花园之间有一条小路,路面干净整洁,绿化错落有致,环境安静祥和,可没人能想到,这条小路曾被大量商铺占道经营,油污遍地。
往新村方向走,一阵阵戏曲声逐渐清晰,循着声音走去,一个热闹而温馨的场面映入眼里:约500平方米的华龙新村小广场挤满了街坊邻居,稍大点的孩子或在灯光下追逐打闹,或坐在小板凳上认真看舞台上大人们唱曲;大人们则摇着手中的大葵扇聊家常,有的闭着眼睛跟随舞台上的音律哼着小曲。在广场旁边的核心价值观长廊上,三五成群的老人围坐在一起下着象棋,切磋棋艺、以棋会友。
实际上,这个被居民称为“快乐大本营”的小广场4年前还是一个人人投诉、破败不堪的废品站,老鼠蟑螂从废品堆里随意进出,臭气熏天。为彻底扭转该区域面貌,光华社区党委积极寻找破局良策,决定对该片区进行综合整治,并听取周边居民的整治意见。“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了。”整治后,该片区周边的居民纷纷点赞。如今,这里已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亮点,吸引四方宾客纷纷前来“取经”。
这些都是近年来光华社区开展环境整治的缩影,如今辖区路宽了、灯亮了、墙白了,杂乱的公共区域有了质的改变,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纷纷感慨幸福感倍增。
环境之变 拨“乌云”造新路 社区环境大不同
剪不断理还乱的除了离愁,还有城中村的“蜘蛛网”,为了让“盘丝洞”变成风景线,光华人力求改变。
为整治城中村安全隐患,提高城区品质,2018年,光华社区在华龙新村实施“三线下地”工程,充分整合管线单位力量,实现电力线路、电视线路、通讯线路“三线下地”,有效解决“蛛丝盘踞、乌云密布”现象。如今,小区内以往抬头便能看见的网线、电话线、电视线不见踪影,以后谁家“三线”出现故障,查找起来毫不费力。该项工程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花费政府一分钱,完全通过社区对接社会资源,做到了既节省开支,又美化环境。
除了“三线下地”工程,大变样的还有片区道路,直通阳光花园小区后门有一条新铺的沥青路,路旁停车位整齐划一,黑色路面、彩色房屋、绿色景观交织,让人感觉舒适而宁静……司机陈先生在阳光花园住了7年,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这条路,他说以前不仅车辆随意停放,路面也坑坑洼洼,根本不像条路,整治后,这里成了景观路,一改之前黄土飞扬、坑洼不平的状况,交通环境井然有序,实现人车分流。
阳光花园小区正门有一段近200米的斜坡,通往吉华路,几年前,斜坡旁的小山体由于常年黄土裸露,每逢下雨总会带点黄泥土到路上,行人车辆经过都是“一脚泥”。
发现问题后,光华社区党委决定对山体进行改造,不仅对部分山体进行加固,还在山边打造一条约150米的山边小路,加装扶手栏杆,地面铺设硬质砖,方便华龙新村居民进出。社区党务工作人员介绍,社区还计划将这条小路及路尽头的小广场打造成党建阵地,让来往居民接受党史教育,争取打造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光华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王裕猛介绍,除了在出行方面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外,社区近年还兴建微型消防站、警网共建办公室等,提升居民安全感。
管理之变 群众唱主角 社区劲吹和谐幸福新风
行走在光华的大街小巷,除了洁净亮丽的家园新景,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幸福满足的笑脸。光华的蝶变,是家园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居民对美好家园的渴求以及不断提升家园品质的情怀与担当。
与硬件升级同样令居民高兴的是,党组织引领作用被充分发挥。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是光华社区管理治理的最大亮点,经过精心规划,党建文化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社区每个角落。社区党群服务站、党员之家、党支部活动室,不仅让党员有了固定活动阵地,也让居民有事找得到人、解得了急。
如今的光华俨然一个人人喜爱的“大家庭”,目前,社区已搭建起以社区党总支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物业公司、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通过召开协调会、议事会、联席会等形式,有效解决小区停车位紧缺、违章搭建、邻里纠纷等难题。
“水网改造完成了,水压大了,高峰时段也不停水了”“停车位合理规范了,停车更方便有序”“违章广告牌少了,环境好多了”“下水道改造完成,不会动不动就堵塞了”……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党建引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点滴可见变化。
去年5月26日,光华社区正式成立夕阳红党支部,目前该支部有党员24名,分为4支先锋队,经常联动社区老年大学、关工委等,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开展党建带群建系列活动。如今,老年大学总学员人数334人,开展声乐班、戏曲班、舞蹈班等活动不仅让义教老师和班委更有使命感和成就感,也进一步拉近居民的距离,提升了幸福感。
“做好社区工作,是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王裕猛说,光华社区虽面积不大,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短板也很多,未来社区发展要继续围绕民生服务,致力于提升3万多居民衣食住行品质。未来几年,将继续打造品质高端化、服务优质化、治理多元化、居民幸福感明显提升的社区,推动社区治理迈向更新境界、民生生活迈向更高水平。
策划/统筹:王裕猛 文/图:杨剑锋 高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