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 悠悠根魂侨乡梦 寄托游子故土情

版次:Q07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01月25日

大鹏所城南门城楼。

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

刘黑仔雕像。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通讯员 张汉江 栾文斌 文/图

大鹏新区是深圳著名的侨乡之一,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约5.2万余人,分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鹏所城是侨乡之根,联结着全世界大鹏游子的心,是大鹏华侨在海外世世代代拼搏,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2001年6月,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2月,大鹏所城获评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所城往事见证历史

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大鹏新区大鹏街道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大鹏所城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是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据《新安县志》记载,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所城东西有345米,南北有285米,占地约10万平方米。除北门在清嘉庆年间被封塞外,东、南、西三个城门保存较好。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和正街等;主要建筑有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等十余座清代府第式建筑。此外,所城内还有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古迹可供参观。

据史料记载,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由大鹏营管辖的香港地区成了清政府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武力争夺的战场。1839年9月4日英国军舰开往九龙山炮台附近海面,向镇守该处的大鹏营水师兵船发动突然袭击,被驻守在九龙炮台的大鹏营参将赖恩爵击败,这就是著名的九龙海战。不少中外学者认为,九龙海战同时也是揭开鸦片战争的序幕战。

所城风俗追念英烈

大鹏所城因地处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的交汇点,造就了大鹏民居独特的民俗风情。明洪武二十七年大鹏设守御千户所,所城的主体是守军,故屯军文化成为大鹏文化习俗的基调。屯军文化融合古越文化、渔农文化、客家文化形成大鹏独特的民俗文化,如融合粤语、客家话和北方话的大鹏军语、大鹏山歌,体现崇军尚武的大鹏凉帽、将军宴,汇集各地不同习俗的大鹏婚俗,继承并创新传统技艺的大鹏舞狮、舞麒麟等。

大鹏追念英烈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当地人亦称之为“大鹏清醮”。相传600多年前大鹏所城初建之时,北城门一带即发生瘟疫,人畜死亡,引起百姓恐慌。负责建城的首领请来堪舆师,经勘测认为北门是白虎门,故而堵上此门,另还请来道士“打醮”做法事,以保佑人畜平安,四季和顺。古时新安县(深圳市古称)“打醮”有两种形式,一为解除瘟疫的“瘟醮”;二为酬神庇佑、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大鹏所城明清以来即为海防重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是革命根据地,战事不断。大鹏清醮在相当一段时期是为纪念阵亡军士和超渡海上罹难孤魂的“瘟醮”,后来太平盛世则改做“太平清醮”。如今,参加太平清醮祭的群众每次都达到数千人,不仅葵涌、南澳周边的居民赶来参与,甚至连海外华侨也坐上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专程返乡参加活动。

所城英雄传唱千秋

大鹏所城里从不缺少英雄的影子。赖仲元是清抗英名将赖恩爵的后人,其祖辈中就出了几位抗英名将,他们的事迹影响着赖仲元,培养了他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1938年10月,赖仲元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大鹏乡支书、青年抗敌同志会委员。10月中旬,日寇在广东惠阳县大亚湾登陆,随即占领惠州、广州。赖仲元发动群众,建立抗日宣传队,与队员一起在大鹏城一带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使抗日救亡运动越传越远。

1939年,赖仲元任中共宝安县大鹏区区委委员,他在大鹏乡仍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他以大鹏区第一小学作为开展抗日活动的阵地,建立了各种抗日群众团体,还创办夜校,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以及抗日军队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发动各阶级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赖仲元重视发展党组织,吸收积极分子参加中国共产党。后结识并引导刘黑仔,使得刘黑仔的思想觉悟提高,于1939年上半年加入共产党。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大鹏所城内东北村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名震港九的传奇英雄,被美国飞行员克尔中尉称之为“再生父母”。在大鹏所城尚武习俗的影响下,刘黑仔从小就爱好武术,时常参与城里的舞狮活动,时常在家旁边的东城墙跳上跃下,身手敏捷。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不久就到坪山参加了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

1941年初,日军第二次在大鹏城附近登陆不久,刘黑仔在王母圩打死两个日本汉奸。此后他被任命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手枪队小组长,活动于龙岗、坪山、葵涌一带。有一次,他带领5个手枪队员,在大鹏圩击毙国民党杂牌军4人,缴枪10余支。刘黑仔使用一支“鲍鱼唛”二十响快掣驳壳,枪法如神。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刘黑仔被任命为港九大队短枪队队长,带领十几位短枪队队员在九龙、西贡、沙田一带,神出鬼没,袭击日军,出色地完成运送武器、护送文化界名人、抢救国际友人、打击汉奸土匪,收集军事情报等任务,成了名扬港九的传奇英雄。

所城侨心联结四海

大鹏古城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文物保护专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大鹏所城的文物保护、文物征集、历史研究、陈列展览等工作。博物馆依托大鹏所城并以其文物本体建筑为陈列展览,展示明清岭南民居建筑群,设有《大鹏所城复原模型沙盘展》、《鹏城春秋历史展》、《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历史展》和《大鹏粮仓专题展》4个常设展览。每年接待侨胞参观10余批,人数数百人。

在大鹏所城内的天后宫里,记录着不少捐资者的姓名。这其中半数人为大鹏香港同胞及海外华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割舍故土情感,远涉他乡创业谋生,但心中始终不曾忘记血脉之亲。从捐助大鹏公益建设到捐资家乡学子求学,大鹏的华侨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他们浓郁的爱国爱乡情怀。

1997年香港回归日到来之前,大鹏所城内的赖氏族人在所城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祭祖活动,远在美国、英国的赖氏族人都不远万里赶回老家,眼含热泪地将这一喜讯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据数据记载,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村,现有港澳同胞552人,海外华侨1680人,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每年都会在春秋两季到所城上香、祭祖。每当族人们回到所城,都会对家乡变化而感慨万千,也对家乡的日新月异充满期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