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社区“侨胞之家”:

宗亲文化浓郁 侨情乡谊深厚

版次:Q10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04月12日

2002年元宵节,黄氏宗亲会摆下3800桌大盆菜,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下沙牌坊。

下沙博物馆展厅。

黄思铭公世祠。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通讯员 栾文斌 文/图

下沙社区位于福田区西南部,隶属沙头街道,包含东涌、大围、村仔、新村、围仔、东头村6个自然村,占地面积0.32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多人。

由于下沙社区与海外乡亲联系密切,社区内侨胞、港澳同胞众多,该社区在位于社区中心地段的下沙二坊98号下沙宗亲楼二楼设立约150平方米的“侨胞之家”,让归侨、侨眷、港澳同胞有一个宽敞、舒适的联谊聚会地点。这里场地设施配备齐全,为有效开展各项侨务宣传活动和有效提升社区侨务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下沙社区获评“全市侨务工作示范社区”;2020年,下沙社区“侨胞之家”获评市侨联“侨胞之家”示范点。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下沙村始建于南宋末期(1200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田、捕鱼、养蚝等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广袤的深圳湾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天地。至今,当地居民大多是黄姓。

从下沙牌坊进门,甬道两侧的青石飞檐考究别致,色彩分明。往里走,便是下沙文化广场,左边清式宗祠建筑风格的黄思铭公世祠清雅肃静,右边侯王庙雍容大气。

位于下沙文化广场旁边的下沙博物馆,记载了下沙村800多年的发展历史。原汁原味的岭南人家、古老食俗大盆菜、英勇抗战故事……渔民村庄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一一再现,成为人们了解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

“沙头、梅林两乡,山川灵淑之气,钟奇毓秀,蔚为巨族,故历代以来,巨室大家甲于他姓,儒流闻望,济济翔翔,其仁孝之意,著于古而流于今;礼让之风,作于前而兴于后,洵非他族所能及者。”摘自清乾隆五十四年的《重修族谱序》被端端正正地刻在第一展厅十九世祖时斋公介绍面板上。正门进入左上方的骏马雕塑气宇轩昂,象征着一路走来,奋勇前进的下沙人。再往里走,立村先祖黄峭山(俗称峭山公)、辛亥革命名将黄耀庭等下沙历史人物雕塑静静守望,让下沙人引以为傲。雕塑底座则记载着先祖们走过的峥嵘岁月,一旁破旧卷了边的家谱告诉人们下沙人从哪里来。

在博物馆里,40多年前的生活风貌也被凝固下来。灶台、瓦房、农具、床榻,跟很多电视作品中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农村没什么两样,农民戴着斗笠在滩涂上耕种、养蚝、捕鱼。墙壁上珍贵的养蚝照片,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成了可贵的文物资料。

侨连四海 乡情浓郁

下沙村一直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特别保留和传承了具有南粤风情的多项传统文化特色,如大盆菜宴、巡游、祭祖仪式等,其形式、内容、场面及规模震撼海内外,成为联系广大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

下沙祭祖习俗始于南宋时期。最初只是每天早晚在祖宗牌位前上香、叩首。南宋淳祐八年,下沙村开基祖黄默堂去世葬于村北莲花山,其子孙开始每年到墓地祭祖。至九世祖黄思铭时期,下沙的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增强、村落规模扩大,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黄思铭去世后,后人于明朝末年在村内建“黄思铭公世祠”纪念他,祭祀仪式也有了完整、严密的固定程序,并代代延续至今。

下沙祭祖不是单纯的祭祀活动,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粤剧表演、大盆菜宴等,蕴含着浓浓乡愁。改革开放后,下沙每年都邀请海内外宗亲回乡举办传统祭祖仪式,同时组织村里的归侨侨眷参加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恳亲联谊活动,为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紧密联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下沙黄氏祭典”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下沙大盆菜宴习俗自南宋末年形成以来,已有近800年历史。2002年2月23日,下沙村民在下沙祖庙和黄思铭公世祠前举办具有浓郁岭南风情民俗的元宵节,黄氏宗亲会摆下3800桌大盆菜,邀请世界各地宾客6万人共尝,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总部有关人员当场颁发“最大规模民间宴会——大盆菜宴”证书。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侨胞、侨眷参加了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报道。通过这次联谊会,大大地提高了深圳福田下沙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侨胞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更强了。

爱侨助侨 情暖侨心

下沙村与香港隔海相望,部分下沙人曾前往香港寻求更好的发展,并在香港落地生根。如今,下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戚在香港,借助这一优势,下沙一直与香港同胞保持紧密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下沙以“深港两地心连心,元宵盆菜迎奥运”为主题,为增进与港澳同胞的交流搭建平台。2011年深圳举办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下沙承办了“港澳学子‘青春飞扬大运行’夏令营”,组织960多名港澳学子从下沙开始寻根之旅、思源之旅、大运之旅,感受深圳大运会别样的精彩。

近年来,在各级侨务部门的指导下,下沙社区本着“以人为本、爱侨助侨”的工作理念,立足民生、健全组织、完善硬件、深化服务,积极支持侨务工作开展,发挥侨务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形成了“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的良好局面。同时,下沙社区还紧紧抓住黄氏宗亲文化和大盆菜等岭南特色文化,多次开展大规模的海内外侨胞联谊活动和祭祖活动,使“小社区”跃升成为“凝侨心·聚侨力”、构建侨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大舞台”。

当前,下沙社区正以获评市侨联“侨胞之家”示范点为契机,进一步凝聚侨心,推动和谐下沙建设,合力开创下沙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