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围 华南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版次:B02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08月13日

保存完好的王母围。

王母围位于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王母社区,是大鹏新区保存较好的围屋之一。

王母围原名王母洞,传说南宋景炎帝南逃时其母杨太后在村前大石上梳妆,故名。王母围始建于明代,是明初大鹏所城三处军屯之一,王母围坐北朝南,面宽81米,进深65米,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围前有禾坪,禾坪前有半月池,围面开一门,围内建筑整齐布局为九横五纵,中心为围内主街,石板路面,围内房屋多以砖、土木结构,条石基础,堆瓦顶,为典型围屋样式。

“一般客家围屋都是只有一个姓氏,而王母围是一个杂姓围屋,这里居住着十几个姓氏的居民。”据王母社区老人介绍,王母围的防卫系统比较完善,有着典型的围屋格局。王母围前方有个风水塘,左边是王母河,以前,围屋周边种有很多大榕树,将围屋“围合”起来。

如此好风水的围屋,还有另外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华南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在人们的印象中,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首都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是在我国领土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然而,早在天安门广场那面五星红旗升起前的八九个小时,也就是10月1日清晨6点多,在王母围光德学校的操场上冉冉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原来,1949年9月30日下午,香港《华商报》刊发的新华社新闻稿中,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国旗、国歌、首都,以及将于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当时,已有近千名投身革命的知识青年组成的中共干部教导团,汇集在王母围,受命进行培训,准备参与接管广州。教导团在得知将于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之后,立即开会决定:在10月1日早晨举行庆祝活动,并且安排大家分头进行准备。

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早就有了,国歌大家都会唱,国旗的样式在新华社电讯稿中已有详细的说明。粤桂边区纵队参谋长杨应彬做过绘图作业,便自告奋勇地承担了绘图工作;另请几位女同志用红、黄、白布加以剪裁和缝制,一面五星红旗很快便制好了。

10月1日清晨,大家来到王母围光德学校操场那棵大榕树下,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晨风,迎着朝阳,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庄严地升起。由于当时传递消息不通,直到10月15日,这支从大鹏半岛出发的干部教导团,随部队进驻广州后,看到了标准的国旗,一对照,大小和样式完全一致。

据东纵老战士、土生土长的大鹏王母人钟声介绍,升旗所在地的王母墟光德学校位于今天王母围北部,原有三棵榕树,现仅余一棵,此棵榕树即为纪念王母围升起华南第一面五星红旗旧址。如今,这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五星红旗,收藏在深圳党史馆。

(注:部分资料来自《鹏起》)

文/图:张丽 龚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