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1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09月22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几千年得以发展的多元化结晶,它是根据四季变化的气象、天文、物候等,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观测、研究、记录、总结的成果,二十四节气不仅代表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人文情操,也展现了四季变迁下的自然规律和科学现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将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弘扬传承下去。
二十四节气中蕴含了许多各地人民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表征,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融入这些传统元素,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本文以龙岗区龙城街道公园大地第二幼儿园为例,根据幼儿的学习发展特点并结合节气中的传统文化艺术,刍议将节气带进美术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大自然是我们最触手可及又变化莫测的艺术灵感来源,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多变性和丰富性,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资源,更能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
❶充分利用园内自然环境资源
以公园大地第二幼儿园为例,幼儿园占地面积42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00%,不仅有青青草坪、弯曲的鹅卵石小路,还有盛放的杜鹃花、凤凰花、炮仗花等。结合不同树木的季节特点,给幼儿观察、欣赏、艺术创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春天万物复苏。幼儿园内许多不同的花卉植物竞相开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观赏、写生绘画活动。
夏天闻竹香。炎炎夏日竹子会散发出阵阵竹香,除此之外,竹子外形还别具一番特色,是国画中出现最频繁的植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独有的资源对竹子开展观赏活动并用多种绘画形式进行表征,如彩泥手工、线描画、国画等。
秋天览金叶。灿烂的黄色是秋天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特点,结合现阶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的美术活动可从色彩的元素中开展系列美术活动,如绘制春、夏、秋、冬的色彩对比图等。
冬天拥抱枯树。冬天的树木显得格外单薄,结合幼儿善良的童心,教师可利用园内的丰富资源开展多种丰富的拟人美术活动,如给光秃秃的大树设计温暖的衣服等。
❷走出幼儿园亲近大自然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是以直接感知及亲身体验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开展节气的相关美术活动不能只限于课堂的说教、欣赏图片等单一的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园外自然资源开展学习活动。
目前深圳共有自然保护地25个、野生动物513种、野生维管植物2080种,这为节气美术教育的开展奠定了丰富的自然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远足活动,让幼儿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例如:夏天,我们组织幼儿到龙城公园赏荷,感受不同阶段花的形态,以及花、叶、根不同的结构;秋天,我们鼓励家长带孩子前往湿地公园,观察南迁的候鸟,再通过绘本、视频了解候鸟的飞行结构特征和鸟类的特点;冬天,我们带孩子走到山上,观察常青树和落叶树,用蜡笔绘制枯树,拾落叶观察纹理……教师可以在走出校园的过程中捕捉学习契机,展开美术教育。
开展节气体验活动 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教师职业标准》中指出,教师因提供创造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创作。在支持幼儿的创作中不能只是单一的美术材料的支持,亦可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并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如在元宵节开展的“行花街”活动中,我们开辟了传统艺术板块,涵盖制作风车、雕版印刷、画糖人、画福字、制作灯笼等美术活动。以大型节气节庆为抓手,融入不同的美术元素,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感受传统美术的魅力所在。
在秋分时节,我们借由中秋节和秋分的神话故事,观看“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等故事的皮影戏,让幼儿对皮影产生兴趣。教师可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开展绘皮影、制皮影等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美术的趣味性。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幼儿最终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学习品质,如自主学习创作等能力。
传统节日与美术活动联动
提升幼儿的创作情感
《幼儿园美术指导精要》指出了不再光注重技艺技巧,更需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学习。艺术创作中作者的情感投入将赋予作品精彩的内容。为了让幼儿在作品中赋予更多的情感色彩,美术活动可以与“节气”课程内容联动,将“节气”课程延伸至美术活动中。
“立夏”意味着夏天的到来。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关于西瓜课程活动——到园内种植区通过对西瓜苗的观察激发幼儿对西瓜的美术创作。
“重阳节”是寒露时节一个充满活力的节日,在重阳节当天放风筝是中国传统习俗。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通过观看PPT、故事讲述、风筝习俗的由来介绍等课程活动激发幼儿对制作风筝的兴趣,并延伸到美术活动中。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气温越来越冷。教师通过开展“九九消寒歌”的学习并延伸至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要将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教育中,不能仅限于作品内容的呈现、材料工具的使用内容及创作技巧技法的掌握。教师更应该关注学习的主体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及自主性、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给予幼儿的支持。教师结合二十四节气创新教学内容,开拓更丰富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欣赏及表现创造能力。
统筹:孟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