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安澜铺开秀美画卷
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01日
塘坑背水库碧道(南风坳水库段)。
神仙岭水库试点碧道。
龙岗融媒记者 杜和平 文/图
欢快穿梭的鱼儿、成群结伴的鹭鸟、清澈见底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树木……如今,漫步在龙岗郊野,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水系串起都市与自然,碧道连接奋斗与生活。建设“百里碧道”,是龙岗区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颜值,打造“幸福河湖”的工作重点。自2020年大规模启动碧道建设以来,龙岗区已实施建设碧道项目23个,总长度124.99公里,其中6条碧道已完工向市民开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初步彰显了龙岗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学统筹 高标准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刚刚开工建设的龙岗河干流碧道,西起荷康路,东至龙岗区界,全长20.77公里。该碧道建设秉持“还河于民”的理念,在遵循本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构建“1+4+8”碧道总体空间框架,对标全球最高品质进行规划,是深圳市“五河两湖”示范性碧道中独具自然与人文特色的碧道项目。先行开工建设的示范段,分为U梦绿谷、宜居生活、龙园水岸三大主题。在景观亮点塑造上,融入客韵文化、社区活力、运动康体、生态休闲、低碳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内容,将龙岗河碧道建设成为生态空间与城市中心区域重要的联系纽带。
这是龙岗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举全区之力推进“美丽龙岗 幸福河湖”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龙岗区以《深圳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依据,结合全区实际,制定出台了《“美丽龙岗 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一年“秀水长清”、三年“碧水安澜”、五年“幸福河湖”的总目标,以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原则和七大任务。并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美丽龙岗 幸福河湖”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根据《方案》安排,未来五年,龙岗区将围绕提升生态福祉和宜居城市品质,打造水城融合、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典范。到2025年,全面建成不少于140公里碧道并高质量做好管养工作,形成贯通全区的滨水生态廊道,实现全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精于细致 把生态理念贯穿建设始终
城市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内涝防治能力力争达到50年一遇;加强沿河截污纳管、污水收集,河段水质呈现改善趋势;完善生态岸线建设,优化河流生态系统……碧道建设看似只是一个廊道建设,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积极凝聚水动能,龙岗将碧道建设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紧密结合,通过实施碧道建设,有效增强河流水系连通性和流动性,保证河道生态流量,并进一步提升碧道所在河段的防洪能力。
其中,神仙岭水库试点碧道建设与海绵城市、水生态、水循环的理念、原理相融合,在设计、施工全过程结合水库自身的蓄水功能、地形和现状,修建了生态草沟、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通过岸边净水植被,便于雨水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打造践行“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落实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的典范。
甘坑-苗坑水库碧道建设更是把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坚决防止过度人工化,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资源,突出原生态景观,落实生态岸线建设要求,合理设置生态缓冲带,因地制宜种植繁育本地陆生、水生植物,科学打造碧道生态基础框架。
盛于延伸 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一江春水位中央,无限风华两岸处。为满足周边各类群体的需求,近日完工开放的梧桐山河(试点段)碧道覆盖了九个主题空间,由上游至下游分别为儿童街心公园、生态社区公园、河畔漫享、自然讲堂、百姓舞台、荧光跑道、乐水天地、星空广场、绿野瀛洲,营造浪漫生活的倾心场景,并与水岸城市更新紧密结合,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推动周边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碧道建设得到了周边居民的积极支持,沿岸涉及的四个城市更新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甘坑河碧道由于紧邻甘坑客家小镇,它的建成将甘坑客家小镇与平湖生态园相连接,扩大了景区范围;神仙岭水库试点碧道由于主体属于水库管理范围,是水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一部分,其设计理念结合片区规划,以“劝学”“健身”为主题,营造安全、健康、秀美、绿色、文化于一体的水库郊野型碧道……在碧道建设上,龙岗区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的复合廊道。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未来五年,龙岗将以建设“百里碧道”为重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颜值,力争打造1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3条水文化主题教育游线、5个以上水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不少于5处产业型特色空间节点,大幅提升全区生态环境与空间品质,吸引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创新人才进驻,将龙岗碧道打造成为“河流+产业+城市”综合治理样板,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碧道建设大家谈
关于碧道建设,第一,要保证水安全利用,做好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
第二,碧道建设涉及面广,投入大,单靠政府力量是不足的,建议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把公共文化、循环经济等元素融入到碧道建设中去。
第三,碧道建设要更细致、更精细化。目前已建成的碧道还有些规划不完善,如有的碧道内很长一段距离都没有设置逃生便捷通道,有的碧道没有设置遮阳等便民设施,不利于碧道作用的发挥。
——区政协委员李军强
甘坑河碧道建设凝聚了吉华街道对生态河道提升和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的智慧,有效解决了河道两边脏乱差的困局,得到群众纷纷点赞。未来,期待甘坑河碧道借助甘坑客家小镇发展建设优势,融入更多客家文化气息,打造成为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碧道名片。
——区人大代表徐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