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峰论坛掠影
版次:Q11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15日
民企话坛现场。
深圳侨报记者 张珊 通讯员 张楠 文/图
近日,由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蓄势向新 创领未来”—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峰论坛、拓荒者年会暨“拓荒人物”“青年领袖”“领航50强”颁奖盛典在前海隆重举行。活动分为颁奖盛典和民企话坛两个部分,吸引了沃特股份、中国航天国际控股、高新投、迈瑞医疗、瑞声科技等近百位知名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参加。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企业50强”护航
本次评选旨在树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物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发展贡献智慧、经验和力量,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协同融合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评选历时6个月,最终在400余家企业中确定了榜单。
迈瑞医疗、瑞声科技、深信服、欣旺达、稳健医疗、沃特股份等50家企业上榜“领航企业50强”名单;以李连和、樊建平、陈志列、李西廷、吴宪、陈政立、厉伟、陈五奎、李屹、武永强为代表的10名企业家、科技带头人、创投家获评“拓荒人物”;优必选周剑、雷曼光电李漫铁、科达利励建炬、科创新源周东、唯酷光电李风华、镭神智能胡小波、创想三维刘辉林、光韵达姚彩虹等20位企业家获评“青年领袖”。
获评的“领航企业50强”呈现出“专”“精”“特”“新”几大特点,即95%以上的企业业务都专注于所在行业,在技术上或产品上做到精益求精,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95%以上的企业都做到布局新技术。50强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专利授权总量50949项,平均每家企业1018项,远远高出湾区企业平均拥有专利的数量;有17家企业拥有全球首创和全球第一,18家企业拥有全球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共参与了9项国际标准、81项国家标准的制定。
活动还重磅发布《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企业50强创新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企业知识产权研究报告》、《以金融力量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集群调研报告》,为深圳乃至全国战业发展提供新思考、新路径。
现场,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天安骏业分别从金融、空间为战新产业赋能。其中,建行深圳分行将为主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会员企业提供5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授信服务,以及在授信流程等多方面给予绿色通道,为上市、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天安骏业集团将充分发挥在产城社区开发和智慧园区运营方面的优势,携手深圳战新会以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运营为战新产业企业做好产业空间的赋能服务,共创战新产业集群发展新局面。
民企大咖共话战新产业发展
企业家云集,带来的自然也是思想的碰撞。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新趋势、国际国内双循环下的粤港澳经济增长新机遇、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方法论等热点话题,本次高峰论坛开启了3场民企话坛,企业大咖共话行业发展,专家教授解读政策机遇,带来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民企话坛第一场,便是围绕着“拓荒”展开。什么是拓荒精神?拓荒与时代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5位企业家就“自己眼中最有成就感、最具拓荒精神是什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对发挥新时代拓荒者精神,支持、参与或赋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作为民企话坛第二场的主讲人,做《当前国际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魏杰从目前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进行剖析,从中国经济压力的五大短板、中国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六大重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紧迫性,双碳目标实现,保证消费的持续增长几个方面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解决中国许多问题的关键。并指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表示要加大财政基金投资,继续扩大和完善科创板,加大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人力积极性,进行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基础研究投资。并重新解读“分配共同富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热词,让企业家提振信心。
民企话坛第三场,天安骏业杨毅,大族激光陈焱,信润富联曾澄,光韵达姚彩虹、蓝凌软件徐霞等企业家代表就《十四五,科技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展开讨论,均表示要发挥“拓荒”精神,为深圳发展跑出加速度。
深圳战新会会长、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吴宪表示,深圳战新会顺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战略,以推动湾区产业融合,促进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坚持“政策链、空间链、资本链、产业链”等链式服务,携手企业家们推动深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战新产业发展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