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密码

版次:A12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17日

本期值班心理教师 蓝盈盈,坂田实验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从教18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

龙岗区青少年 心理热线咨询平台

龙岗融媒记者 颜志祥

通讯员 蓝盈盈 文/图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是往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压力,与孩子发生冲突。孩子不与家长沟通,不听家长的话,因此家长非常苦恼。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呢?他们面临着什么挑战和难关呢?青春期是孩子成长中生理、心理“巨变”的关键期,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呢?本期龙岗区青少年心理热线故事,心理老师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处。

案例回顾:青春期孩子难相处

“老师,我家孩子到了青春期好叛逆,我说什么他都不听,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也不愿意与我沟通,三句不合就争吵起来,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心理老师蓝盈盈说,她在值班热线中,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与焦虑。

抽丝剥茧: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莎士比亚曾说:“青春是块原料,迟早要制作成形。”青春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黄金期,也是父母重新超越、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期。作为父母,该如何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与青春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一、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现状

●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观念乃至于情感传达给对方,对方接受并有所反馈的过程。

●两份学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一:(1)对我的沟通话题只有学习;(2)对我没耐心,只会讲大道理;(3)对我要求太多,自己又做不到;(4)对我不关心或没有能力来关心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5)对我的事情不以为然或者发火的情绪。

问卷调查结果:孩子与家长无效沟通占72%

问卷二:开放式学生问题调查

“同学,假如你以后成为了家长,你会怎么和你的孩子沟通呢?”

(同学回答)我不会对孩子板着一张脸;我会和我的孩子做朋友聊天、谈心,让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委屈都讲出来。

家长您看到这两个问卷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呢?

●与孩子无效沟通的表现

家长说教多,倾听少(无效沟通);家长用强硬措辞,让人反感(高高在上,先入为主);家长不给解释的机会(主观、强势);家长不懂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跳桥事件、面子、手机);家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的感受理解:我是错的,受挫折);这样的沟通会使家长与孩子心与心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无法有效地沟通。

作为父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需求,想孩子之所想尤为重要。

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这也是一个发展时期,身体迅速发展,第二性征出现,心理、思维、情感、认知情绪也会发生变化。早在很久以前,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这时候的孩子会出现对抗叛逆、无理取闹的矛盾心理,那么,家长要帮助他们调整状态,就需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青春期矛盾心理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独立意识十分强烈,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然而他们现在不能独立,经济和生活上还依赖父母,因此出现厌烦的情绪。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上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此时孩子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需要与同龄人交往,希望与异性交往,与父母平等交往,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敞开心灵来相待。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性机能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有时候担心同伴、教师和家长的误会。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主观上希望自己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智慧锦囊: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密码

密码一:变命令为商量——共商

有效沟通的三要素:说、听、问

❶说(表达)

说重点、说清楚、说好(语音语调、肢体语言、时间场合、态度真诚、表里如一等)。

例如:“再玩游戏,手机我就没收了,你听见了吗?”“你看看张阿姨家的儿子,期末考试又考了全班第一,你再看看你!”“老师说你这学期又退步了,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

——这些沟通语言都会让孩子非常反感。

不如这样说:“我知道”“我注意到……”“我看到……”“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呢?”“我很感激你……”“我相信你……”

❷问(技巧):如开放的问

“你的意思是……?”“你刚才说的是……?”封闭的问:“我刚才说的你同意吗?”

不要问太多的问题,不要连续地追问。如1:老师觉得你的作文怎么样?数学考及格了吗?有人放学后找你来玩吗?如2:聚会玩得好吗?谁去了?他们是不是都盛装出席?你们吃了什么?你和谁一起去?问太多的问题,会让人觉得隐私生活被侵犯,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

❸听:变唠叨为倾听

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1)你不想写作业就是你太懒了;(2)“你说你很累了,就是想逃避做家务才这么说”;(3)“不就是这点小事,你有必要这么难过吗?”

“听”的五个层次:听而不见,假装聆听,选择性听,专注听,设身处地听。这五个层次只有设身处地的听,才能让父母感受孩子语言深处内心的声音和感受。

密码二:变指责为欣赏——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举例:

❶孩子:妈妈,我想在学校演出中当主角,你觉得能让我当吗?

妈妈:就你?凭什么去当主角?你又没有什么表演经验。也许你演个小角色还行。

建议:哦,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你需要妈妈怎么帮助你?

❷孩子:我长大了,想当工程师!

爸爸:就你的数学成绩,算了吧!

建议:噢,你想当工程师啊!不错的想法

罗森塔尔(期待)效应: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给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心理学家对这些学生还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20年后,这些学生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班上其他同学。

实际上,他们当初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不让孩子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密码三:变说教为身教

举例:15岁,男,每天必须要玩手机。父母说:今天开始,我们全家都不能玩手机。之后,妈妈、爸爸回到家都能做到不玩手机。这名学生,不再提手机的事情。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N岁孩子》书中提到:“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不如天凉时给你父母添件衣裳、搓搓腿;你说“要帮助有需要的人”,不如看到孕妇上车时主动起身而不是装睡;你说“少看一点电视,不要老玩游戏”,不如关掉电源、放下手机,认真读一本书;你说“别成天宅着,有空出去运动运动”,不如换上球鞋,拉着儿子出去跑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拉近亲子关系,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成为一个感恩、自信、有爱心的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