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看坪地系列报道之六
版次:A05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18日
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设备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效果。
“以前大家扔垃圾都是装一袋,随便一丢了事。现在有了这个设备,可以提高分类准确性,还设有积分奖励,大家积极性也高了。”近日,坪地街道高桥社区白石塘安置小区的李大姐说。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坪地街道在高桥社区白石塘安置小区开展了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工作,配备集成了称重系统、垃圾桶满溢报警系统、除臭系统和在线远程监控系统等功能,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及垃圾分类督导工作相结合,推动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智能小帮手上线
开启垃圾分类新模式
日前,白石塘安置小区的张阿姨按例提着分拣好的塑料瓶、纸箱来到小区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前进行分类投放,只见她打开手机完成扫码识别后,走到其中一个垃圾桶前,在箱盖自动打开后按规定投放对应垃圾,最终顺利完成全部流程,获得了相应积分奖励。
据介绍,该套设备系统集成了多项功能,如垃圾称重、垃圾桶满溢报警、人脸身份识别、红外人体感应开启箱盖、垃圾分类积分管理等,居民可以无接触式完成垃圾投放,有效避免发生病毒和病菌的交叉传播和感染。此外,该系统还加装了高压微雾除臭系统,定时向垃圾箱内喷洒植物除臭剂,有效抑制病菌滋生,消除垃圾异味。
记者留意到,当有人进入分类投放区时,视频监控自动启动,拍摄记录投放垃圾过程,同时语音播报“现场有监控,请分类投放垃圾,多谢合作”,当所有人都离开投放区时停止摄像。现场广告屏还会显示当天垃圾分类投放次数和重量、垃圾桶满溢程度、当次分类投放重量、居民积分排名等信息,让人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增加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现场视频宣教播放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居民投放垃圾的过程,监督和引导居民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条例进行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效果明显
城市更添文明洁净
为了推动智能垃圾分类示范点工作,坪地街道早在4月就开始召集社区相关单位召开项目沟通协调会,明确各自职责并印制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垃圾分类设备使用方法说明、与住宅号绑定的二维码卡、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办法等物料。同时,积极上门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收集住宅和住户信息并发放二维码卡。
“在试运行阶段,我们还组织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进行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使用培训,并让他们逐户培训辅导。”据坪地街道市政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准备工作过后,6月1日,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正式开始运行。
该套设备运行5个多月来,垃圾分类效果大幅提升,且整体操作简便,获得了小区居民、垃圾收集和清运员工的普遍好评,为龙岗区未来垃圾分类的智能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供了优质范本。
数据显示,自该投放点投入使用以来,白石塘安置小区855户居民到智能分类点分类投放垃圾的频次约为810次/日,分类出其他垃圾3.96吨/日,家庭厨余垃圾86.77公斤/日,可回收物15.25公斤/日,有害垃圾0.001公斤/日,居民分类参与率约为90%,分类准确率约为85%。
不止如此,坪地街道还在高桥社区深南电路大门口对面设置了一条长108.7米,宽2.55米的垃圾分类宣传长廊,以更好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文/图:钟玲 李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