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鹏文化季暨深圳第四届“非遗文化周”大鹏分展场活动开幕

新区首批9位非遗传承人获授牌

版次:B01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22日

本报讯 (深圳侨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曾世敏 刁颖瑞) 11月19日,以“与海共生传承千载”为主题的2021大鹏文化季暨深圳第四届“非遗文化周”大鹏分展场活动在大鹏所城开幕。

本届大鹏文化季围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目标,以共塑湾区人文精神为主旨,依托大鹏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山海资源,深入挖掘大鹏海洋文化和传统文化,展示大鹏传承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特色,展现独特的人文风貌,为旅游淡季聚集人气,助力形成全域、全季、全龄、全业态的文旅融合格局。

当天还公布了新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并为首批新区9位非遗传承人授牌。随后,由新区非遗项目改编的《大鹏船歌》《渔民娶亲》《东山渔歌》《大鹏山歌》等非遗文化节目登场演出。

一直以来,大鹏新区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强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据介绍,大鹏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4个、区级10个,囊括了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俗、传统曲艺、传统戏剧、民间文学等6个领域。大鹏非遗涉及客家、广府、军屯、疍民等多种文化类型,这些多元文化融合交织发展,保存了深圳早期移民城市的雏形。大鹏的非遗项目辐射范围较广,太平清醮、舞草龙等活动举办时,大量港澳乃至海外侨胞都会专程回来参加,成为大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

此次大鹏文化季将持续至2022年1月底,以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为活动核心区域,辐射大鹏半岛,主要包括展、演、讲、集4个类型共28场活动,通过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将大鹏文化季打造成展示大鹏海洋文化的窗口、大鹏非遗文化的舞台,并呈现大鹏文化的多元、包容与自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