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8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26日
——读《跨洋的粤剧——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
粤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深深扎根于岭南,而且早期粤剧还伴随着大批粤籍华工走向世界,在北美、东南亚等地得到广泛传播。在《跨洋的粤剧——北美城市唐人街的中国戏院》一书中,学者饶韵华从20世纪20年代粤剧演员的演出和生活、粤剧戏班和戏院的经营、海外华人日常文化生活、粤剧跨国流动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粤剧在海外生存发展的艰辛历史和华人戏曲文化在北美的发展脉络,以此透过粤剧一窥海外华人文化生活状况。
一部粤剧海外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一部海外华人的艰苦遭遇史。1882年美国出台《排华法案》,1923年加拿大出台《华人移民法案》,两个北美最重要的国家用法律的名义剥夺和践踏了华人在北美的公民和民主权利,对粤剧在北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影响。在严苛的管制下,粤剧戏院的开业申请和从中国引进演员的审批过程冗长且异常严格、演员的人数配额和签证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北美社会对粤剧抱以歧视性态度等等,让粤剧戏院和艺人在艰难困苦中求存。面对如此境遇,海外华人群体利用政经关系、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这场潜藏于戏曲演出背后的、戏院和政府机构的拉锯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粤剧在海外发展的条件。
粤剧发源和活跃于南方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特征是独具特色、包容并蓄,始终保持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具有强大的同化性和生命力。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大量深受岭南本土文化浸润的粤剧编剧和表演人才应邀出国,他们为顺应市场需求,在保留传统粤剧精髓的基础上,主动融入西方戏剧文化的元素。如突破严格实行男女分班的限制,戏剧场景引入现代物美和西洋乐器,粤剧唱片的录制和传播,以及剧目中既有传统的排场戏和文静戏,有与传奇、流行故事有关的提纲戏和基于时事和现代故事的提纲戏,更有从莎士比亚剧本中改编的新剧本戏等,这些创新和发展既展现了粤剧的传统程式之美,又焕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担负了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
粤剧在海外的传播是华人华侨与祖国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不仅传递着乡音和乡情,更为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期间,海外革命志士用粤剧宣传革命,传播新理念和新思想。当中国发生灾难或陷入其他危境时,北美各大华人戏院积极发起义演,筹集赈灾款项。如为帮助五卅惨案的受害者和被罢工波及的同胞,华人剧院举办多场义演,号召海外华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编自“上海事件”的时代戏义演中,女主演在中场休息时间发表爱国演说,引起强烈反响,募集金额相当可观。由此可看出,海外华人身上展现出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体现的是一颗颗永恒的中国心。
作者以粤剧为媒,回望粤剧、海外华人剧院和海外华人华侨对祖籍国的拳拳之心,呈现出一段戏曲里的海外华人史。(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