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让辖区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版次:B01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11月30日

大鹏新区人民医院计划2023年底竣工。

严守新区疫情防线。

备受关注的深圳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正在紧张建设中,整体工程计划2023年底竣工,这是新区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建成后将提供床位2000张,届时大鹏居民将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了三甲医院的建设外,大鹏新区也不断在提高辖区群众就医服务体验上探索创新:不断推进医院的管理团队职业化,健全医疗健康集团的运营管理机制体制;打造涵盖全科专科预防科学在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同时建设涵盖各大专科的名医工作室,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2021年,大鹏新区卫生健康工作紧抓疫情防控和年度目标不放松,以全面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最终胜利为目标,通过疫情防控检阅卫生健康事业改革成果,将新区医疗卫生团队打造成抗疫排头兵、健康守门人,全力推动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新区居民共享健康“红利”。

2021年,大鹏新区卫生健康工作收获满满的同时,更温暖了民心,取得“全市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排名稳居全市第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蝉联全市第一,大鹏新区居民健康素养增速全市第一”“三个第一”。

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鹏新区和病毒抢时间、拼速度,充分利用市、区共建整合型医疗集团优势,全面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以及重点人员的管控、隔离场所管理等各项工作。

其中,为应对中高风险等专项重点人员核酸检测需求,新区在葵涌公园、大鹏文体公园、南澳市民广场等3个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区域设立大型固定核酸检测采样点,并在医疗机构开设重点人员专用核酸检测通道,确保重点人员“即来即采,动态清零”。此外,在全市率先实现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知识考核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了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知识考试,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守护住新区疫情防线。

加强疫苗接种,筑牢人群免疫关。新区建立“行业统筹、街道组织、社区兜底”的工作机制,形成以临时接种点为主,固定接种点和上门服务为补充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通过集体预约、上门接种服务等方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据统计,新区通过全员院感培训、精准指导,统筹全区卫生力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28.3万剂次。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属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新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大鹏新区创造性地引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构建了全市首个市、区共建整合型医疗集团——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实现了市属优质医疗服务能力的延伸和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改善,3家区级医院门急诊量、出院人次、手术量、社康就诊人次明显增加,疑难重症治疗水平不断提升。

新区公立医院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进一步拓宽,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其中,葵涌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深圳市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弥补了新区卒中救治的空白;新区妇幼保健院与全国首家康复医学院——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合作,组建康复专科协作联盟,构建儿童康复“大鹏品牌”,打造立足新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儿童康复专科高地;整合南澳七娘山护理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等功能,以市“三名工程”团队——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斯波尔丁康复医院的海曼院士康复医养结合团队为技术支撑,将南澳医养结合中心打造为全市首家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服务综合体。

依托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和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牵头单位市第二人民医院优质资源,大鹏新区建设29个名医工作室,5个区级重点学科,并建立区级心脑血管急症、重度创伤分级诊疗体系,打通市、区两级生命绿色通道,实现辖区急危重症患者高速高效救治。截至9月底,各名医工作室专家出诊720人次,诊疗患者5800人次,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个,开展手术400余例。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全科门诊、中医服务区、形体指导室等功能区布局合理,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实现“一站式就诊”;位于二楼的预防接种门诊充满童趣,墙面是卡通彩绘,还设置有儿童游乐区,让孩子们在轻松环境中完成接种……2021年,大鹏新区制定“一街道一标杆、一片区一统筹、一中心一特色”的社康机构建设目标和布局计划,加快推进高品质社康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首批2家标杆社康中心建设。三溪高源社康中心于3月1日开放全部健康服务项目,面积达2800平方米,是目前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环境最舒适的区域性社康中心。另外,大鹏办事处王母社康中心已完成装修改造,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将于年底前整体搬迁启用。后续,新区还将逐步推进新大、土洋、东涌等社康中心改造项目,通过硬件水平的改善和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流程顺畅、体验舒心、标杆示范的高品质社康中心。

积极构建“健康大鹏”建设新格局

深圳市首个在公立医院设立的安宁疗护病房,葵涌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揭牌成立;新区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孕产妇连续6年零死亡;“两癌”及出生缺陷各项筛查工作,均超额完成市级任务指标;居民健康素养创新高,达39.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以来,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在推动“健康大鹏”建设方面再加码、再发力,取得了亮眼成绩。

今年,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辖区老人、妇女、幼儿等群体开展了系列惠民活动,包括为60岁以上老人全面提供免费的体检服务;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常住人口提供免费用药。同时,该局成立新区妇幼健康民生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对符合条件的人群实施免费的出生缺陷筛查和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筛查。特别是今年,新区“两癌筛查”技术团队将设备、专家、移动妇科检查室带到居民家门口,送医疗服务上门,为社区女性提供最贴心的一站式服务,让社区女性无需跑医院,无需挂号。截至目前,已完成宫颈癌筛查共计5303例,乳腺癌筛查共计4821例;地中海贫血筛查完成率304%,唐氏综合征筛查完成率218%,严重致死结构畸形筛查完成率383%。在健康宣教方面,深化实施“健康鹏伴、一融四进”行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新区还在实现对区域内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面积极探索——自2020年5月开始,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组织开展社区居民人口结构及健康管理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并通过此项工作将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使“防、治、管、康”各环节有机融合,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大鹏”模式,为“健康深圳”探路。

策划:潘嘉东 文/图:卢若翩 欧淑清 蔡晓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