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Q12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4月11日
深圳侨报记者 张珊 通讯员 周芳 文/图
4月10日和11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相继开幕,深圳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来自深圳民营企业的代表政协委员们在两会中精彩亮相,他们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职能,贡献民企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
推动深圳工业互联网 复合型人才培养
今年,陈志列就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他在《关于产学融合培养急需的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提案》中表示,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动力。深圳作为制造业大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镇,有着明显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陈志列认为,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入,创新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跨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短缺日渐凸显,已成为制约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陈志列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由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与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共建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各方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学科新模式,缩短人才从学到用的成长距离,打破互联网人缺乏工业知识基础、工业工程人缺乏信息技术能力的壁垒,共同推动深圳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同时,设立覆盖工业互联网主要技术和应用的专业学科与课程,为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建议从工业互联网通识课、工业互联网专业基础课、工业互联网专业课及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践课四个维度规划和开发课程。
其次,在企业开设实操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综合实训环境,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落脚点,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和应用创新兼备的产业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结合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应用实践案例,着重培养IT与OT复合型人才。
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沃特股份董事长吴宪
让“战新”产业增强信心和决心
吴宪在今年提交《关于留住战新产业上市公司优质募投项目,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的提案》。吴宪介绍,近年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集群的整体发展态势,并且有500余家上市公司加持的发展阵营,为战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动能。然而,深圳战新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与挑战,例如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卡脖子的压力与挑战,各区缺乏产业协同和特色规划等。
由此,吴宪建议,深圳出台对应性的扶持政策,扶持疫情之下在国际市场抢占先机的战新产业。帮助企业减轻物料成本、物流成本、补链强链关键环节技术突破的成本压力和技术投入资金补给,同企业一道共渡难关,让战新产业在解决国家战略性需求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和决心。
同时,明确各区的产业职能,规划专属区域给战新产业优质募投项目,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对各区的考核导向聚焦联动效应,不因企业总部所在区的不同和税收归属问题而影响跨区落地优质产业项目的承接动力和执行效率,让深圳有效的产业空间价值最大化,真正做到好项目不缺地。
其次,建立募投项目评估机制,形成留住优质募投项目的新常态。建议政府与深交所、上市公司协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等社会组织联合设立募投项目筛选评估机构,充分掌握深圳募投项目的动态,识别优质募投项目对深圳战新产业发展的意义,给优质募投项目特别发展通道,按需求节奏高效落地。
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深圳东方逸尚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创意总监罗峥
加快深圳时尚创意产业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罗峥在《关于加快深圳时尚创意产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中表示,时尚创意产业中的中小微型企业在数字化过程却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数字化水平较低、数字化转型最为迫切的群体正是这些中小微企业,只有让中小微企业实现产品的创新和整个供应链快速反应机制,精准了解客户需求,通过新的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完成产业数字化层次和水平的整体提升,才能真正助力深圳产业转型成功。
罗峥提出,针对企业“不会转”的能力问题,建议先解决人才能力不均衡问题,辅助企业完成组织体系数字化升级。建议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牵线搭台,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初期的人才培训、组织结构优化等,降低企业转型成本与风险,助力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其次,针对企业“没钱转”的资金难题,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融资渠道,推出中小微数字化改造专项扶持资金。建议通过“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助推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转型升级。
最后,针对企业“不敢转”的效能问题,建议鼓励企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释放长期效益。建议鼓励企业加快发展在线经济新模式,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同时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自荐等方式筛选出专业服务商、服务产品,并形成相关推荐目录,引导产业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通过数字化赋能成为标杆,加快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