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衣食住行 惦记基本民生
版次:A07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4月14日
4月12日下午,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龙岗代表团进行分组讨论,与会市人大代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城区绿色低碳发展、健康深圳建设等方面,为全市和龙岗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下面来听听这些代表怎么说。
刘磊: 打造国际领先的深圳结核病创新研究基地
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龙岗代表团(第一组)展开的分组讨论中,市人大代表、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磊指出,在全球瞩目的世界结核病卫生防控领域,随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5年终止全球性结核病目标的倡议,以及高级别政府会议的召开和承诺,全球结核病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舞台。深圳是国家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及经济基础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刘磊建议打造国际领先的深圳结核病创新研究基地。要把握全球先机,将建设深圳结核病创新研究基地纳入到深圳科技发展规划。建议政府牵头,由市发改委、市科创委、市财委、市药监局、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组成专班推进该项工作,将基地规划建设列为各个部门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建议加大深圳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力度和协调力度。可建立深圳市人体器官捐献联席会议制度,将人体器官捐献指标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潜在器官捐献者采集系统,登记成立基金会,鼓励和倡导器官捐献,通过文艺创作形式推广器官捐献,免除捐献者相关费用。
玉文: 尽快推动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落地生效
“市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非常详实,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实事求是,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我留意到报告中提出了‘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我认为这点对于健康深圳先行示范具有重要意义。”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期间,来自龙岗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玉文建议,尽快推动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落地,打造深圳民生健康标杆。
玉文是挂点在龙岗区横岗街道的市人大代表,之前在走访中,她发现在横岗街道松柏社区就有两位患有罕见病的儿童。“其中一位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样的罕见病。”玉文说,那时两位患儿所患的罕见病用药均还没有纳入医保,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街道和社区尽力给予一些慰问和关怀,但对于两个罕见病患者的家庭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好消息是,前一段时间,原来一针七十万元的罕见病药物下降到了3万元,并纳入到了医保。”玉文表示,但由于未纳入重大疾病保险中,患者仍有一部分费用需要自费。基于此次报告中提出的“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玉文建议尽快推动该项机制落地生效,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解决现实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阳光。
玉文建议,应该尽快在全市范围排查罕见病家庭数量,推动保险、工会等机构尽快给予救助,同时,借鉴广州、杭州等地做法,优化罕见病患者参保机制,推动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在深圳尽快落地生效。
黄能君:
探索创新用地性质 解决企业人才住房问题
“我们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欣喜地看到,去年全市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7万套,供应分配4.2万套。”市人大代表黄能君是一位来自龙岗区科技企业的代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期间,他带来了科技研发类人才和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生活配套相关的建议。
“无论是科技创新企业还是先进制造业企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就是人才。”黄能君坦言,伴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要尽快想方设法把这些人才留在深圳。“住房保障就是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最基本的需求。”黄能君说,要让人才安居,才能留住人才的心。
“虽然我们全市每年公共住房和供应分配数量都在增长,但距离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黄能君建议,探索创新用地性质配比,解决企业人才住房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工业项目用地中,适当加入住宅用地的配比。”黄能君表示,政府定规则,企业为主体,对用地性质创新适当放宽条件,以此来解决企业人才住房配套问题。
而对于目前一些制造业企业遇到的招聘难问题,黄能君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建议政府“搭台”,企业与学校对接联动,精准为制造业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人才,甚至培养成为更高级的专业人才。“比如,当前针对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企业和学校联合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学业之后,直接输出到企业。”他表示,这样一来不仅企业获得了有用的人才,人才也可以获得工作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张育彪:
加快推进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建设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设一流的韧性城市,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西丽水库-南山水厂原水管、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深汕特别合作区供水工程等项目。市人大代表、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建议,为了更好地保障好深圳水库的水质,要加大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建设力度。
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主要是通过在沙湾河流域新建4座总调蓄容量约为180万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湖,沿深圳水库东侧新建一条总长约6公里、内径约9米的截排隧洞等工程措施,将沙湾河不达标的雨水收集,绕开深圳水库东侧直接排入下游深圳河。目前,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已完成了项目立项、可研报告及投资估算批复,正全力推进初设报告编制工作。
张育彪建议,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时间紧,形势较为紧迫,应继续加快推进。此外,要加强轨道交通在东部地区的建设力度,建议将城市轨道17号线纳入全市轨道五期建设,争取早日动工,进一步加密完善东部地区轨道网络布局。要科学化、合理化制定环卫测评频率和标准,减少基层负担。
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张祥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