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T04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4月19日
嶂背郊野公园栈道蜿蜒盘旋。
龙城公园帐篷区游人如织。
七彩魔法花园(嘉悦山幼儿园共建花园)受到小朋友欢迎。
孩子们参观龙岗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
丁山河公园低碳生态、亲水休闲多元融合。
八仙岭公园配套儿童游乐设施。
“嶂背郊野公园一开放,最方便的就是我们峦山谷片区的居民了,出门就能登山锻炼,还能遛娃游玩,真正是家门口的公园。”“大运中心和龙城广场的灯光秀美轮美奂,大人们在许愿光塔前许下心愿,孩子们在万镜迷呈尽情玩耍体验,都玩疯了!”“红花岭公园的落羽杉林太美了,随手一拍就像油画一样。”……说起龙岗近一年的城市变化,市民朋友如数家珍,推窗见绿、漫步进园的宜居环境浸润了龙岗百姓的心田。
为民情怀勾勒城区画卷,多元共治描绘蝶变之美!去年以来,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积极落实龙岗区委区政府“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以党建为引领,科学谋划“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三年行动,聚焦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以旗帜鲜明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建机制、抓建设、强管理,将择优创优理念贯穿“美丽龙岗”建设工作始终,推动一批精品项目实现落地;大胆改革创新,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坚持“绣花”功夫,出台城市家具设计导则,活力城村示范项目陆续进场施工,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城区品质形象明显提升,打造了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龙岗,全区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美丽龙岗”建设的良好格局。
而今,在刚刚结束的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绣花功夫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可以说,龙岗区过去一年的实践正是这一路径的生动体现。接下来,区城管局将以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公园建设力度,打造优美宜居龙岗名片,让群众享受到更多龙岗品质提升的“红利”!
1、
党建引领城区颜值提升 全年新建改造10个公园
让龙岗成为每个人的花园城
农历壬寅年前夕,历经10个月施工奋战的嶂背郊野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通达舒适的登山步道、蜿蜒山顶的观景云桥、伫立高耸的瞭望塔、童趣十足的旱溪花园、憨态可掬的”小萌虎”……充满野趣的嶂背郊野公园,迅速成为龙岗“网红”打卡点,“霸屏”龙岗人的朋友圈。开园以来,嶂背郊野公园累计迎客约30万人次。
自然野趣的嶂背郊野公园、生机盎然的仙田共建花园……种种皆是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公园城区”行动的系列缩影。该局利用龙岗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从关系百姓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用心用情打造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公园、街心公园、花园路口,营造美景,并通过串珠成链、连绿成网,打造龙岗生态绿廊建设名片,让龙岗成为每个人的花园城。
2021年,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以开展“攻坚堡垒 实干先锋”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亮身份、带头干,实现党建与“美丽龙岗”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全方位编制公园城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山水润城、公园融城、绿道阅城、人文趣城、花景美城、生态智城”六大目标与策略,计划构建“一河三廊、十脉多点”的空间框架,高起点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有效落实,因地制宜推陈出新,龙岗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建改造公园10个,丁山河公园、嶂背郊野公园、三联郊野公园等一批重点公园建成。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市政公园246个,其中自然公园3个、城市公园19个、社区公园224个。2022年,将建成深圳首个“低碳科普”主题的零碳公园、雪竹径公园二期等重点公园。力争完成儿童公园(主体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深圳市儿童友好公园新标杆以及龙岗城市“新地标”。
除了嶂背郊野公园,充满绿色低碳氛围的丁山河公园也是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另一年度力作。为保障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顺利召开,该局充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丁山河公园项目建设企业联合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快攻坚丁山河公园建设,并牵头开展周边及沿线环境提升工作,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科学、高效地组织完成了门户节点景观提升以及周边围挡、城市家具等街道界面品质提升,得到居民一致认同与好评。
4月的深圳,春色满园,在仙田外国语学校仙田半亩花园,孩子们正认真地打理紫云藤。花园里,番木瓜、蔷薇、鸟尾花等种类繁多的植物环绕,一派芬芳气息。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仙田半亩花园的诞生,得益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共建花园进校园’项目,打造这个花园主要是希望通过社区与家校联动,在共商共建中把学生调动起来,获取更多与生态、园艺相关的知识和劳动技能。”仙田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范彩丹介绍,“共建花园进校园”项目极大地调动了老师、家长、学生的热情,孩子们利用课间休息和延时服务,可以身临其境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现在这里已成为学生放松身心的芬芳园,舒缓学习压力、参与体验生活的实践场。”
“现在周末享受亲子时光有了新玩法,孩子们玩得更有乐趣了。”2022年元旦前夕,大运公园、龙城公园、红花岭公园开放搭帐篷休憩区,很多市民迫不及待前往体验。为满足多元化民生需求,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实施“公园+”赋能工程,按照经营城市理念,在大运、嶂背等公园规划建设书吧、咖啡吧,在龙城、龙潭等公园设置7个便民服务驿站,投入25个自动售卖机,并试点部署一批5G智慧应用场景。以公园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群众生活注入更多新鲜活力,由该局承办的2021年公园文化季线上演出吸引观看人数超16万。
“城在绿中、路在花中、人在景中”,为满足龙岗人个性化的游玩需求,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将构建多层次户外休闲步道体系,新建绿道、郊野径,加强森林、登山步道建设,使市民更亲近自然生态、体验山海美景。
2、
深化改革补齐环卫短板 管行业必须管环境卫生
变“单打独斗”为“多元共治”
2021年7月,龙岗区“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攻坚行动誓师大会在龙城广场举行,吹响“美丽龙岗”三年行动最嘹亮的号角。未来五年重点推动35个公园建设;打造“一河三廊”复合型生态绿廊;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中村;实施“美学”审查机制……这一美丽蓝图强调顶层设计、国际视野,落到实处更需“一盘棋”统筹协调,压实责任。
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从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入手,加大市容环境整治统筹协调力度,以“管行业必须管环境卫生”的新理念,建立“街道、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上下联动机制,明确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各行业部门、各街道责任,齐力推进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各部门、街道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对标最好最优奋勇争先,按照“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行动方案的要求,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强合力推进市容环境工作。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白加黑”“五加二”埋头苦干,摸排行业范围和辖区短板,紧盯垃圾收集点、市政道路、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等领域,厘清责任体系,从源头推动落实整改,推动市容环境明显改观。2021年环境卫生指数测评年度平均得分提升5.9分,增幅位列全市第2。
龙岗建成区城中村众多,管理粗放,环卫管养经费不足……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短板,该局靶向发力,剑指“痼疾”,大力推动环卫体制改革,实现问题、流程、区域、时间四个“全覆盖”,逐步形成“大环卫、全过程”的监管机制。
2021年,通过充分考察调研,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对全区环卫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养经费进行精细研究和科学测算,并报区政府审议同意,将环卫保洁和园林绿化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全市平均水平,布吉、坂田街道采取“城市管家”项目模式率先启动环卫招标工作。同时,追加城市管理补短板项目专项经费,对全区转运站、公厕、垃圾收集点、道路坑洼等硬件不完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全覆盖推进“厕所革命”,新建17座品质市政公厕,其中10座公厕在全市率先采取设计工作坊方式推进,打造一批精品市政公厕,同时完成326座公厕升级改造,带给公众良好体验。
在提高环卫经费标准的同时,该局加大对环卫企业的监管力度,将全区环卫作业人员、环卫车辆和转运站纳入精细化监管平台。严格执行红黄牌制度,严惩不诚信履约行为,发出全市对环卫企业监管的第一张红牌,第一次对履约不合格的环卫企业做出解除合同的处罚决定,全年共淘汰环卫标段7个。值得一提的是,该局还推行“环卫清扫清运项目服务质量红黑榜”,全年累计发布红榜122个、黑榜10个。在这种奖优罚劣的激励督促效应之下,原本长年落后的企业痛定思痛、奋力追赶,而多次登上“红榜”的企业更上层楼,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一名社区居民说:“我们周边这些小街背巷以前没人理,现在都清理得很干净,从这边走过心情都开朗很多。”
此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致力构建垃圾分类全覆盖体系,提升垃圾处理能力。2021年全区分流分类生活垃圾84万吨,其中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30吨/日,位居全市前列。东部环保电厂平稳运行,全年累计处理垃圾234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为兄弟区处理生活垃圾83万吨,承担全市垃圾处理量的33%,为全市垃圾处理工作作出突出贡献。2.2万名志愿者、62名蒲公英志愿讲师活跃在社区街头巷尾,垃圾分类减量已成为龙岗新时尚。
3、
城中村综合整治破冰前行 从“千村一面”到“各显神通”
开道破题提升品质
龙岗既是行政大区,也是产业大区、人口大区,现有城中村499个,数量居全市第一,比例占全市1/4,涉及建筑物10.56万栋,居住人口约284万人。近年来,曾经见证无数深圳人逐梦岁月的城中村,环境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但也面临着布局杂乱、建筑无序、设施陈旧、配套不足的共性问题,普遍存在“无特色、无品质、无内涵”的痛点。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巷有韵味”的活力龙岗,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兼顾品味与烟火气,结合经营城市理念,积极转变思路,高起点谋划城中村改造,全方位推进“活力城村”行动。邀请10余位国内外业界翘楚,围绕“万化同源 重拾城中烟火”主题,连续组织多个专场咨询会,为城中村品质提升把脉支招。
各方专家组成的“智库”通过跨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等方式,结合城中村区位优势、既有建筑、公共空间、产业业态、文化传统、相邻项目设施等实际情况,采用“传统项目”模式和“城市策展”模式开展前期规划研究,确保精准识别城中村现实特征,以高水平和极具前瞻性的规划,为龙岗城中村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开道破题”。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党中央赋予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作为湾东智芯,龙岗如何建设独具特色的“三宜”街区?“活力城村”行动面临着国内尚无现成路径可依、城中村运营潜力挖掘难等一系列困难,如何破解?为改变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助力深圳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典范,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迎难而上、破冰前行,摒弃以往城中村改造“大拆大建”地产模式,按照“分期分区分类、一村一策”总体思路,在全市率先走出一条城中村品质提升长效机制,得到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充分肯定。
2021年12月28日上午,龙岗区“活力城村”行动第一批示范项目开工仪式在坪地街道高桥社区举行。目前,第一批次10个“三宜”活力城村示范项目已全部完成立项,力争年底前至少打造3个可开放参观的活力城村示范打卡点。
此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入贯彻服务产业理念,从“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推进全区道路颜值提升行动。在坂田、横岗街道选取18条道路开展景观提升,改变以往城市立面刷新“穿衣戴帽”的旧有提升模式,从片区协调统一的美学审查角度出发,充分结合片区产业定位、道路建筑立面、户外广告、路面修复铺装、绿化提升等多要素,打造片区特色鲜明的线性道路U型景观。
走在坂田街道环城路上,焕然一新的墙面、葱葱郁郁的植被、多样的地面铺装、前卫的景观小品……一切都在悄悄地提醒人们,美丽龙岗蝶变正在进行时。
4、
笃行实干奋楫争先 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学干并举铸就“三力”城管铁军
连续20个日夜头脑风暴,高质量拟写《“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行动方案(2021-2023)》;30天日夜兼程完成深圳国际低碳城沿线景观提升;不到1年时间,高效率完成嶂背郊野公园前期及建设任务,实现春节前开园;无经验借鉴前提下,率先摸索出全市城中村治理新路径,首批启动10个“活力城村”示范点;克服重重阻力圆满完成布吉、坂田等街道“城市管家”环卫招标;2022年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派出3189人次增援街道防控工作……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工作、一桩桩工程,背后凝聚着龙岗城管人的辛勤与汗水,见证着他们的拼劲、狠劲、韧劲。
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党组班子一手抓学习,一手抓业务,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全面激活队伍潜力、提升队伍能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打造“城管大讲堂”,丰富园林、规划、工程、执法等业务知识,通过线下“大咖驾到”和线上“云讲堂”等方式,邀请知名企业分享优秀项目经验,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到兄弟区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促进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双提升。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该局党组班子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勤政力行,明确任务、集结队伍,迅速在全区凝聚起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打赢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攻坚战的强大力量。把党支部建在科室上,“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三年行动共81个项目由分管领导带领13个支部全面认领。所有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目标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实行每周一督办、每月一通报,形成支部与支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铸造了一支“当下有能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竞争力”的城管干部队伍,为城管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土地征转周期长、项目用地及使用林地申报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项目进行中困难重重,但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有退缩,多方协调发改、水务等众多部门和街道,稳步扎实推进,完成了立项、设计、概算批复以及占道施工、环评水保、使用林地等多项报建手续,为公园顺利开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嶂背郊野公园相关负责人回忆道。该公园建设的点滴,见证了奋斗者的坚定决心。
2022年初,新一轮疫情防控战役中,全区城管系统近2000名城管人奋战在抗疫一线,传出一段“新娘隔着屏幕完成婚礼”的佳话。“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我们多辛苦一点,市民的幸福感就多一点。”城管干部们说,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策划:吕俊刚 文/图:张帆 史振东 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