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5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6月14日
◎苗君甫
半年前,儿子上幼儿园后,父亲一下子清闲了下来,不再需要每天照顾外孙的吃喝拉撒睡,不再需要每天带着外孙出门遛弯。帮我带了3年孩子的父亲,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
我以为父亲应该心情更好、身体更好,却没想到才几天时间,父亲迅速变成了“百无聊赖”的人,在家唉声叹气:“老了,不中用了,啥忙也帮不上了。”
看着父亲的精神状态还不如以前好,我和爱人商量怎样才能让父亲不再觉得“自己不中用”。爱人说:“要不,咱给爸找点事儿做吧,比如,时不时地让爸接下孩子。”爱人这主意不错,既能让父亲散心,还能让父亲帮忙。说干就干,我们背着父亲,买了一辆他一直没舍得买的车。
父亲的惊喜溢于言表,绕着车转了一圈又一圈,摸摸车身、拍拍座椅、扶扶倒后镜,视若珍宝。爱人充当教练,耐心指导父亲怎么开车。经过“驾驶技巧示范”“安全事故警示教育”“上岗培训”等环节之后,父亲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真正成为“有车一族”。
有车之后的父亲,重新忙碌起来了。
我加班的时候,父亲开车替我接送孩子,爷孙两人一起回家,路上听着孩子叽叽喳喳讲述幼儿园的事。父亲说,那是他最舒心的时候。父亲的车就像一个移动的城堡,把快乐的时光用心储存,也让“老无所用”的感觉随风飘散。
母亲做了好吃的,父亲也会开车给我们送:有时是红薯叶菜馍,有时是自制凉粉,有时是家里菜地摘的茄子、西红柿,还有的时候是东街邻居让尝鲜的山竹、西头大娘送家里的小点心……只要是父母认为“稀罕”的东西,父亲都会开车送过来。父亲的车也像一艘摆渡船,把父母的疼爱从娘家一路咿咿呀呀地摇过来,让结婚之后的我隔三差五地收到家里的温暖和惊喜。
有车之后的父亲,重新找到了“归属感”和发挥余热的地方,他开着自己的车,神采飞扬、精神勃发地奔波在父母家和我家的路上,一路开心地哼着地方戏。
其实,父亲的车,只是老年人的电动三轮代步车,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绝对不止是一辆电动车。父亲把它收拾得很干净,车身没有一丝灰尘,软软的坐垫是母亲做的,碎花布头拼出的斑斓颜色,既给银灰色的车增添了温暖色彩,也让乘车人更加舒适。父亲还专门买了裁剪合适的脚垫。我笑父亲:“您可真上心,这车简直是‘高配版’啊。”父亲嘿嘿地笑:“那是,这样你们坐着才舒服呀。”
我知道,有一种父爱叫“高配版”,高配版的耐心和呵护,高配版的付出和奉献,高配版的牵挂和疼爱,就像父亲的车是全家最珍爱的宝贝,我们都叫它“敞篷跑车”一样,父亲的爱,我叫它“高配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