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近零碳实践案例的典型代表、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建筑
版次:A03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6月20日
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的未来大厦项目。
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张祥
通讯员 李新辉 唐永国 文/图
6月13日至19日是深圳节能宣传周。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内的未来大厦项目。该项目是深圳近零碳实践案例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国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全直流的建筑,实现了光储直柔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建成后预计项目能耗仅为同类办公建筑平均能耗的一半。
2021年底,深圳发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旨在通过综合利用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将不同类型的试点项目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近零碳排放综合性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深圳涌现出了一批近零碳试点实践案例,有效推动了深圳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其中,未来大厦项目就是深圳近零碳试点实践案例之一。
未来大厦项目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内。项目由深圳建科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7亿元,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9万平方米,整体采用钢结构模块化的建造方式,包括办公、会展会议、实验室、专家公寓等多种业态。
记者了解到,未来大厦项目整体定位于绿色三星级建筑和夏热冬暖地区净零能耗建筑。通过采用“强调自然光、自然通风与遮阳、高效能源设备及可再生能源与蓄能技术集成的“光储直柔”的技术路线,探索建筑领域碳达峰路径。“项目采用了‘光储直柔’低压直流配电技术、与电网互动的需求侧响应技术,以及分布式智能群控技术。”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谈及项目技术示范特点时表示,以“光储直柔”低压直流配电技术为例,低压直流配电与传统的交流供电架构相比,具有转换效率高、电能损耗小、可控性强等优势,特别适合负荷需求多样化、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深圳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用电峰值增长快、负荷波动大,本地调峰电源有限,其中以建筑为载体的第三产业及生活用能是造成峰谷差增大的主要原因。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大厦项目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助力碳中和以及提高建筑负荷调节能力,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根据节能降碳效果分析,经测算,未来大厦项目常规能源消耗水平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2016约束值降低51%,比2019年深圳市同类办公建筑平均全年能耗水平91.8kWh/(m2.a)降低46.6%,二氧化碳减排量达1675吨/年。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带动分布式能源及直流微网的建筑市场发展,将为建筑领域提供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负荷柔性调节的解决方案,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激发建筑用户的负荷调节潜力,提高城市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