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的 “修罗场”
版次:A07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11月30日
巴西王牌内马尔是每个对手都重点关照的对象。
青黄不接的乌拉圭不敌葡萄牙,最后一轮要死磕“老冤家”加纳。本版图片均由东方IC提供
赢下墨西哥后,心情大好的梅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件趣事:阿根廷输给沙特后,二儿子马特奥伤心大哭,大儿子蒂亚戈则安慰起了弟弟,并认真地给他算了一笔账:“赢了剩下的两场,我们就能晋级了”。
算——是世界杯经典的主题之一。
先从“算分”讲起。梅西的大儿子说的没错,阿根廷想要出线必须得赢下剩余的两场小组赛,好在他们已经做到了一半,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但要命的是,阿根廷所在的C组,四支球队都还没有完全晋级或淘汰,届时还要算积分、净胜球、总进球、红黄牌……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情况,多个小组都存在,比如西班牙、德国、日本和哥斯达黎加所在的“死亡之组”。
这里说说“算砸”了的森保一。
带着首轮逆转德国队的余威,备受期待的日本在次轮竟被首轮净吞七弹的哥斯达黎加一剑封喉。本来拿下哥斯达黎加就能确保出线,这下好了,成功让球队“转安为危”,算来算去的森保一,“反误了卿卿性命”。从“森保魔法”到“森保无能”,铺天盖地的责难不难想象。森保一赛后解释说,撤下一半的主力,是为了蓄力在小组第三轮“力拼西班牙,拿下胜利”。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森保一是飘了还是傻了,不拼哥斯达黎加拼西班牙?谁给了你勇气在世界杯决赛圈玩大规模轮换。再说,“田忌赛马”是你能玩得转的吗?我们只看到了森保一和他的“上等马”把球队带到了悬崖边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随着昨天凌晨葡萄牙和乌拉圭的“恩怨之战”落子,小组赛进入决定生死的第三轮。目前32支球队中,只有卡塔尔和加拿大确定出局,法国、巴西、葡萄牙提前出线,剩下的27支球队都还存在晋级的可能,这也意味着有很多“出线账”要算。在世界杯的历史长河中,这也是头一遭。
需要说明的是,从小组赛末轮开始,本届世界杯再无早场比赛(北京时间18点和21点),之后的比赛均为23点或凌晨3点开球。你“算”好自己的看球时间了吗?
关于比赛时间,国际足联有自己的算盘。今年的世界杯,超长的伤停补时让人大开眼界。过去都是依照主流联赛的做法,基本上半场补时是象征性的,下半场也就补三五分钟,而这届世界杯至今,伤停补时动辄10分钟以上,大大增加了比赛总时长的不确定性。
超长补时源自对比赛“净时间”的追求。国际足联裁委会主席、前名哨科里纳推动了这一变革,他认为补时应该精确,而不是根据某些约定俗成的经验。过去因为补时时长有弹性,引起的争议也不少。别小看“净时间”,这直接对应比赛强度。尤其在容错率极低的世界杯赛场,更是真刀真枪、寸土不让。所以在小组赛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比赛下半场70分钟左右,就会有球员抽筋,体能出现问题,这也增加了出现伤病的概率,阿根廷、葡萄牙、法国、巴西等豪强都不同程度中了招。
在短视频当道还要习惯倍速播放的时代,90分钟的足球比赛显然是冗长的,还要增加超长的伤停补时,纯看球的观众会不会买单要打问号。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届世界杯为了保证比赛净时间推出的超长补时,像是一种对缺乏耐心的碎片时代一次“逆势”的倔强的抗争,但也仅仅是像。
然而,足球比赛从行进流程到观赛体验正逐步被科技改变,已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已被大家熟知的VAR(视频助理裁判),本届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内胆被植入芯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大幅压缩VAR处理数据的时间。可足球比赛终究是个“game”——当那些“体毛级越位”被严格裁定、比赛越来越“严谨和公正”、球员进球不敢庆祝怕空欢喜时,裁决过程带来的卡顿已经影响观赛体验、裁决结果已经影响比赛走向。再也不会有“上帝之手”和“门线冤案”了,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足球江湖里一部分特殊的爱恨与恩怨,一些带有标签的共同记忆。
还有当红的大数据。
世界杯赛前,各路大数据都根据自己的逻辑,“算”出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这不过是正餐前的甜点罢了,徒增谈资。而大数据更深刻的介入和改变在于,它会生成球员的踢球习惯,把足球场上所有的行为“数据化”算出利弊,进而指导球队球员趋利避害,在精确和功利冷冰冰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创意和自由空间被压缩。你看看才华横溢的巴西队,作为唯二还有“桑巴味道”的巴西球员,灵动的内马尔在小组赛首轮不到80分钟的时间内被侵犯了9次,伤停时间待定;而他的小老弟安东尼看到这一幕,多半也不敢在世界杯上表演他的成名作“爱的魔力转圈圈”,风险太大。
“淘气鬼打破常规,为了享受被禁闭的自由而进行的一场冒险,并从中获得身体上的愉悦。”这是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眼中集魔鬼和天使于一体的南美足球;是比分之外,足球有血有肉的真实触感,让人魂牵梦绕的那部分。
而这些,正在被无孔不入的大数据分割,然后“算计”。
(王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