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百合 国粹传承
版次:A05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07月07日
三甲复审等项目揭牌仪式现场。
市民在游园会专家义诊区体验。
药香弥漫,国粹相传。7月6日,由龙岗区委区政府主办、龙岗区卫生健康局、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协办的龙岗区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启动仪式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三甲复审揭牌仪式举行。
本届文化节以“岐黄百合、杏林远志”为主题,以聚焦中医药文化、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为目标,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大咖汇聚一堂,见证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耕耘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探讨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健康之路;市民朋友则通过寓教于“节”的创新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唐祖宣,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省、市、区卫生健康部门、中医药学会等相关负责人,以及龙岗区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活动中,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三甲复审、龙岗区中医药学会、深圳市治未病中医研究院揭牌,同时启动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王琦院士、王伟教授三名工程项目。
活动还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唐祖宣,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胡世平3人“龙岗中医勋章”,授予全国名中医庞国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温健民、全国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赖新生3人“龙岗中医名师”,并授予22人龙岗区名优中医称号。
中医不是慢郎中 坚持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龙岗区高度重视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近年来,龙岗更是通过打造中医药龙头高地、引入各流派百家争鸣、名医名方制剂下沉社区等举措,扩大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构建以点带面的中医药服务网,推动分级诊疗,成立中医学科联盟,形成了“医院-社区”的多层医疗服务网。
整合医疗资源,龙岗由北中医深圳医院牵头,成立了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联合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七人民医院、区第二中医院(筹)、园山院区及上述医院所属社康中心,打造三级中医网络完善、分级诊疗明晰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疗集团。至目前,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床位总数拟建3720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70家。
携手名校名院、名医名派,作为牵头单位,北中医深圳医院从国内顶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三名工程”项目引进王琦院士、吴孟超院士等4个国家级高水平医学团队,通过“柔性引才”方式引进8个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专家流派,成立名中医工作室,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升中医诊治疑难杂症能力。
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今年,龙岗还将依托北中医深圳医院,创建《灵.素古中医传承创新工作室》、《中国民间流派传承创新工作室》、《民族医学(藏、壮、苗)传承创新工作室》,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
大咖云集 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承国粹育仁心,杏林相传筑岐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有着怎样的智慧与文化内涵?如何发挥中医药文化在促进百姓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当天,深圳中医药工作者、学习者、爱好者齐聚一堂,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王琦院士就《中医治未病的整体升级与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详细解读。唐祖宣院士围绕温阳法的临床作用等开展了相关讲座。北中医党委书记胡世平对刚刚发布的《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工作规范》进行了专业解读。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工作规范》是受市卫健委委托,由北中医深圳医院牵头,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的,这是国内第一部治未病领域的地方标准。
三甲复审揭牌 打造深圳东部中医医疗高地
活动中,北中医深圳医院三甲复审揭牌仪式同步举行。今年2月28日-3月2日,经前期资格审查,深圳市卫健委组织12名国内评审专家,对该院进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复审现场评审。评审专家组对医院各项工作表示充分认可,并在反馈会上宣布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
开业三年,完成500张病床的全开放和三级中医医院的晋级;四年,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五年,完成创三甲目标,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六年,进入全国百强中医医院序列;第二个五年,顺利通过三甲复审。仅仅十年时间,北中医深圳医院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创造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深圳速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北中医深圳医院的发展之路,也是龙岗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缩影。”广东省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党委书记胡世平表示,近年来,龙岗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为契机,以北中医深圳医院为龙头,不断强化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目前全区中医处方数达558万张,中医服务率超过40%,为深圳各区之首。
防重于治 共享中医治未病大健康服务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理念,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发展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瑰宝。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国策,在王琦院士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在深圳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由北中医深圳医院牵头筹建的市级中医治未病研究机构—深圳市治未病中医研究院当日正式揭牌。
据介绍,治未病中医研究院将围绕中医治未病,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播、国际交流、产业发展等工作,运用系统的理论、技术、方法,对中医药治未病的精华予以挖掘梳理、传承转化,填补中医药健康领域高端科研平台的空白,推动健康中国九体计划落地深圳,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打造治未病服务的“深圳样板”,为实现 “全民健康”的国家目标做先行试探。
“市治未病研究院将成为落实共享中医治未病大健康服务的有力保证。”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院长韩振蕴表示,研究院借助国家级体质与治未病团队、深圳市治未病疾控中心平台,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为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健康指导。
“潮中医”游园会 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弘扬中医药经典文化,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龙岗区首届中医药文化节上还开展了为期3天的“潮中医”游园会,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以及《中医养生健康素养42条》相关内容,以“家庭”、“亲子”、“中医药文化”为关键词,以不同核心内容的互动板块,让市民沉浸式学习体质辨识、四季养生等中医健康知识,体验中医特色治疗方式,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药香悠悠,人流如织。记者现场看到,游园会分为中医文化宣传区、游戏互动区、专家义诊区、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4大功能区域,设有体质辨识、四季养生、投壶游戏等不同体验项目。市民朋友不仅可以详细了解近年来龙岗区中医药服务的特色和亮点,还能向医护人员寻医问诊,体验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等适宜技术。
“龙岗区首届中医药文化节的开展,只是健康龙岗行动向纵深发展、提高全民中医药素养水平的一个缩影。”龙岗区卫生健康局局长许亦群表示,龙岗区在健康文化、健康传播创新上积极探索“龙岗特色”,搭建起健康促进的完整“传播链”,让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教育“活”起来“动”起来。
文/图:杨毅华 刘婷婷 任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