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创业为何青睐深圳?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话发展新机遇

第五届深圳企业家日 “民营经济·鹏城论坛”举行 ​

版次:Q07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11月06日

论坛现场。

圆桌对话。

专家发言。

深圳侨报记者 张珊 通讯员 周芳 文/图

11月1日上午,以“坚定信心 发展壮大”为主题的第五届深圳企业家日“民营经济·鹏城论坛”举行。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同台热议,共谋发展,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广泛凝心聚力。

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黄江南教授作《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主旨演讲,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作《科学发现与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创新实践》主题演讲。在圆桌对话中,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代表邱震海、尹烨先生、贺雪琴、刘苏华、吴宪围绕“民企做大做优做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展开互动与交流。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办,500多名深圳知名企业家参加活动。

专家学者精彩言论:

传统产业要向数字化转型

黄江南以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作精彩分享。他表示,人类正在经历一个社会形态的大变局,从工业社会到观念社会。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要发生大转化,国家叫做经济转型,地区叫产业转型,企业叫产品转型。

对企业未来发展出路,黄江南认为关键在于数字化转型。第一,是传统产业一定要向数字化靠拢,传统产业都要加上芯片、要和新兴智能化相结合。以深圳半导体产业为例,深圳半导体产业要转向为AI服务的半导体产业;第二,是企业要数字化转型,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产品,都要数字化转型。

樊建平以《科学发现与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创新实践》为题,为企业和科技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认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上抓住了发展机遇,未来前景无限。站在学科发展角度,他认为科学需要交叉,因为学科交叉地带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富集区。同时,他还认为当前人类进入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生命健康革命。未来,从生命健康方面来看,全球中产阶级近一半在中国,健康产业需求巨大,有望催生世界级的医疗器械及制药企业

他表示,科技已经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国家安全相关技术、原创技术等成为新时期投资热点,IBT与BT行业投资前景广阔,优质的创业项目向一线、新一线城市聚集,围绕研究型大学形成新的创新高地,香港SPAC模式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圆桌对话观点交锋: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

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作为创新创业之都,深圳孕育了一批产业链巨头、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为什么初创企业愿意选择深圳?为什么深圳特别支持民营企业家?深圳民营经济的创新密码和动力又是什么?

在圆桌论坛环节,香港全球化中心主席、震海会创始人、凤凰卫视前评论员邱震海作为主持人,与深圳市高新投集团董事长刘苏华,华大集团CEO尹烨、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宪,以及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围绕这些民企关注的热点展开了精彩讨论。

“高新投的成立是为民营企业而生,高新投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发展壮大,应该说高新投和民营企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刘苏华表示,高新投是国有企业,但高新投因民营企业而生。他说,没有民营企业就没有高新投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他建议,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多建一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利于民营企业降低成本、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沃特22年前以2万元在深圳起家,成长为特种材料的领军企业。感恩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拥有试错的机会,让我们勇敢追梦。”吴宪表示,深圳创业的浓厚氛围让民企拥有宝贵的试错机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政府环境也让民企更加安心创业。

华大为何选择深圳?尹烨说,相比“来了就是深圳人”,他更喜欢深圳的一句话“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谈及深圳的未来发展,尹烨表示,“希望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场景能在深圳率先开放,我们也促使技术在深圳开花成长。”

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同样认为,深圳拥有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不单是年轻人,大家都愿意选择到深圳来创业,通过创新发展产业;深圳还拥有很好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专业化的能力,特别是对产业培养识别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深圳。他表示,深圳新兴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市场,也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推动。“企业创新驱动,逐步成为行业领先者甚至龙头企业,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推动,使得整个产业链条不断升级技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