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Q14来源:深圳侨报 2023年11月06日
省级非遗渔民娶亲。
深圳侨报记者 张珊 通讯员 黄海旋 文/图
深圳市大鹏新区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1万余名,约占新区总人口的5.8%,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族、土家族。近年来,大鹏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营造和谐团结的“中华民族一家亲”良好氛围。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厚植民族和谐之根
每一年,大鹏新区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有奖知识竞答、主题演讲比赛、法规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宣讲,紧密地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鹏新区被誉为深圳“文化之根”,文化积淀丰富。每年正月十九,大鹏所城天后宫长街上都会摆开“将军宴”,这场独有的民俗活动凸显了新区民俗文化的悠长与厚重。
目前,新区拥有13个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南澳舞草龙、渔民娶亲、大鹏山歌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贴身服务各族群众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新区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管理,用心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也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
大鹏办事处布新社区是广东省民宗委授予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社区畲族同胞蓝晓玲当选社区妇联执委,各族同胞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营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今年,大鹏办事处岭澳社区获评深圳市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新区每个角落。
万里相援情暖民心
谱写民族交往交流“同心曲”
近年来,新区高质量推进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和粤桂协作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其中,大鹏新区——巴马东西部协作工作连续3年在粤桂协作专项考核中名列前茅。
“我一定努力学习提升技能,将来回报社会!”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赖满村的甘雅蓝,通过专业考试,如愿以偿成为了“深桂雨露直通车”首批巴马学生中的第一位大专生。
与甘雅蓝同批抵深学习的,还有几十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一起通过粤桂教育帮扶工程搭上了就业、创业“直通车”,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身处南海之滨的大鹏办事处与祖国西陲的伯什克然木乡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单位。两年来,大鹏办事处给予20万元支持伯什克然木乡的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5月,以“喀什歌舞到鹏城”为主题的新疆喀什香妃园歌舞团赴援疆地市交流演出,来到大鹏办事处水头社区为当地居民送上一份来自祖国西陲的“文化大餐”。远道而来的喀什香妃园歌舞团,用精彩绝伦的表演,表达了喀什各族群众对援疆单位和援疆干部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还有援疆支教三年、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表彰的南澳中学教师徐莹钦,用一个个暖心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赞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感人故事,在新区还有许多,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已在大鹏半岛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