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老旧小区加梯“密码” 龙城找到“最大公约数”

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4年08月13日

碧湖花园加装“第一梯”。

龙岗融媒记者 陈新宇 文/图

龙城街道是龙岗区老旧花园小区数量最多的中心城区。随着城区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追求,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为此,龙城街道通过微改革精准施策,破解老旧小区加梯“密码”,找到居民间的“最大公约数”。

位于龙城街道的碧湖玫瑰园楼龄已有26年。家住8栋的王阿姨在退休之后就来到龙岗与子女一同居住,由于年轻时腿伤落下了病根,现在她的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炎特别严重,上下楼梯非常不便。但今年8月底,王阿姨的上下楼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可以乘坐新电梯上下楼了。王阿姨激动地说,加梯工作历时近四年,前期光是沟通和征求意见就已进行两年,现在马上要竣工了,内心非常欣慰和期盼。

加装电梯牵动的是每家每户的利益,按照程序,必须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同楼栋居民的同意。王阿姨说,大多数楼栋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二三楼因为遮光、管理费提高、出行不便等问题持反对意见,中间层持中立意见或不表态,高层就是花大价钱的问题。“邻居们一开始基本都反对,哪怕有补贴政策都不同意,态度很坚决,但我也没有放弃,还是继续做工作。”

一边是腿脚不便的“悬空老人”,一边是体力好的年轻人和做不了主的租户,如何做通邻里间的动员工作,协调每户居民不同的需求和利益,归根到底还是做好群众工作。这也是考验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第一关”。

起初,加装电梯并没有先例和标准,每户要出多少钱、安装后谁来维护,全靠居民共同商议。同样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尚景社区龙福一村,率先摸索出一套“七个一”经验做法。“第一,要有一个牵头人;第二,要成立一个3人到5人的领导小组;第三,要建立一个微信群;第四,要共同签署一个同意加装电梯的申请表;第五,选一个电梯品牌;第六,选一个施工队;第七,签一个施工合同。”今年73岁的龙福一村党支部书记邱金福介绍道。

有了“梯长”牵头和明确的实施路径、补偿措施,龙福一村在成功安装上第一台“样板梯”后,加梯工作便迅速在小区铺开。同时,小区面对不同楼层利益不均等具体矛盾问题,主张以邻里协商和经济补偿的办法,快速推动问题解决。如今,该小区电梯加装进度已接近50%。

像王阿姨、邱金福这样挺膺担当的“梯长”在龙城街道还有许多。2023年,龙城街道专门成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专项工作小组,形成一支127人的指导组,深入各社区与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将专业技术力量与物管、群众等强大力量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党建引领、政府搭桥、典型示范、充分协商、一梯一策、建管同步”的24字加梯“密码”,系统推进和优化加梯审批全流程。龙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曹昊云介绍,在24字工作法指导下,辖区加梯工作犹如“爆米花”般绽放开来,形成”一个楼道带动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带动所有小区”的强大带动力。同时,街道秉持尊重每一户居民诉求与意见的态度,鼓励社区居民做到充分沟通。“我们追求百分之百的业主同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梯成为小区居民共同的财产,共养共管,消除日后的纠纷和隐患。”

一边是加梯政策、补贴宣传到户,另一边是邻里之间积极协商,一来二去,小区居民从“诉求AB面”实现“利益共同体”的转化,找到加梯“最大公约数”。为给居民争取更多协商时间,高效推进加梯工作,龙城街道“加梯办”不断优化加梯审批、补贴等全流程,修订《龙岗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设工作指引》《龙岗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工作指引》,细化建设过程中15个方面内容和权责部门及责任分工,将办理时限从80多个工作日缩短至16个工作日。截至目前,龙城街道已成功推动37个老旧小区陆续加装电梯395台,加装率达52.95%,发放加梯财政补贴3616万元(104台),电梯加装率和补贴额度均“全市第一”,让3万多居民实现渴盼已久的“电梯梦”。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