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围绕中心多领域贡献“人大力量”
版次:A18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1月16日
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董吉孝到吉华街道视察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
龙岗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玉庆到吉华街道开展“绿美吉华建设”植树活动。
龙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龚祖兵到吉华街道视察人大工作。
从2023年起,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将其作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自活动开展以来,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围绕省、市、区中心工作,聚焦群众关切问题,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活动,探索出一批接地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翻开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近年来的工作日志,一次次视察调研、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条条意见建议、一组组民生数据,凝结的是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的责任担当;一个个关键词留下的是吉华街道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承载神圣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坚实足迹,也让我们看到了吉华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倾听民声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区委提出的“四有一无”中心工作,聚焦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视察督办活动。特别是在刚过去的2024年,紧紧围绕民生实事这个重要抓手,采取视察与督办相结合,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百姓呼声,推动辖区经济稳步向前,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助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甘李二路位于吉华科创新城的中心位置,是连通秀峰路与科创新城的关键路段,但该道路一直处于“断头”状态,居住或工作在周边的居民出行需要绕行,杂乱无章的车辆停放也让这条路渐渐成为居民群众的“堵心路”。
城市道路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为加快推动此路的开通,人大代表们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用心听取百姓意见,充分评估这条路对周边百姓、周边经济的影响后,及时向业务部门反映相关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董吉孝多次率队到甘李二路实地视察项目实施情况,并就完善道路标志标识等工作进行指导;自2022年驻吉华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案后,邵彦茗、徐敏金、魏阿妮、邱文雄等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此事项的实施进展,多次与区责任部门进行沟通,推动甘李二路在去年实现全面通车。道路通车后,居住在甘坑新村的黄先生感叹道:“终于通车了,一直盼着这条路能通,盼了整整2年,上下班也更节省时间了。”
除了交通,人大代表们还聚焦其他民生“关键实事”,比如韩春莲、徐敏金、黎宝光、陈学献等人大代表关注打通布坂联络道、联中路、水径路等重要路网进行多次视察;魏阿妮、金逸民、江南等人大代表围绕凉帽山公园、甘坑河公园等重大项目的兴建多次督办;张晓亮、邱文雄、周功勤、吕中平等人大代表多次深入水径石场,对黄泥水一到雨季便渗透到路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听取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整治情况汇报,持续兜住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
监督更有力 凸显人大履职担当
近年来,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紧盯社会治理和民生实事落实,积极组织代表开展各类督查活动。从街道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对项目攻坚和重点工程、片区发展推进的监督作用,凸显人大履职担当。
去年,人大代表们集体出动,实地视察那些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比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解决了不少老年人的大难题。李大爷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他70多岁,住在老旧小区,家里的设施对他来说越来越不方便。通过这次改造,卫生间装上防滑垫、扶手,厨房的台面也做了适合李大爷身高的调整。李大爷高兴地说:“以前上厕所、做饭都提心吊胆的,现在踏实多了,这次改造真是改到我的心坎上了。”
人大代表们还视察“普惠性托育托位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张女士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孩子没人带一直是他们的心病。自从家附近有了托育机构,孩子也得到专业的照顾和教育,张女士感慨地说:“这下我们能安心工作了,政府真是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去年底,代表们又马不停蹄地对“龙岗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进行视察。
不仅如此,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还分批组织代表视察街道级民生实事。他们以联系点为单位,对年初票选出来的10个项目进行监督,如到塘园新村、松园新村、下水径新村等地视察城中村“补短板”工程建设进度,到大坡头南片区视察路面整治工程情况,到华龙路推进“宜停车”事宜,切实推动惠民工程落地见效。2024年底,代表们又组织进行满意度评价,确保这些惠民工程、利民机制真正落地见效,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利用“家站点” 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
在基层治理的大棋盘里,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走出了几步“妙棋”,让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到矛盾调解中,为辖区和谐稳定注入了强大动力。这步“妙棋”便是成立“人大代表民意调解工作室”。如今,在水径、三联、甘坑3个城中村、工业区交织的社区联系点,以及安全应急产业联系点均加挂“人大代表民意调解工作室”,推选有调解经验、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大代表进驻,让人大代表“零距离”参与了解人民调解工作。这牌子一挂,就像给基层矛盾调解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平日里,挂点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基层信访调解、民意协调等工作,为多元解纷增添“新阵地”“新力量”。
在三联社区,这里既有密集的城中村住宅,又有不少简易加工厂。2024年就曾出现过邻里间因为房屋扩建导致采光问题产生纠纷。人大代表周功勤利用“人大代表民意调解工作室”这个平台,邀请专业的建筑规划人员,给邻里双方讲解相关规定和合理的解决办法。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邻里双方达成一致,既满足了居民合理的扩建需求,又保障了邻居的采光权益。自建立“人大代表民意调解员”模式以来,人大代表每季度至少参与1次基层调解工作,为辖区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在各站点成立调解工作室,去年人大代表们利用人大代表之家(站、点)问需于民,充分发挥联络站“轮值站长”制度,推动代表主动在社区开展座谈、视察活动46次,参与代表143人次,选民代表269人次,“代表活动月”期间,共计办理20余宗500元左右的“小事”,如为环卫工人送凉茶、西瓜,给困难群众送微波炉、衣物、米油等物资,给残障人士送药上门等,使人大代表之家(站、点)成为民意表达的“晴雨表”、调查研究的“建议库”、意见诉求的“直通车”、代表述职的“评议台”,有效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的履职活力。
接下来,区人大吉华街道工委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辖区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围绕龙岗区“四有一无”中心工作谋划人大工作,为打造“党建吉华、文化吉华、科创吉华”,为龙岗区加快推进“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交出吉华人大的优异答卷。
策划:梅刚 统筹:刁志军 文/图:毛萌茜 杨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