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刘朋: 满腔热忱 书写奋斗与担当

版次:A07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4月01日

工作中的刘朋。

刘朋主持街道工会活动。

刘朋给新骑手培训。

龙岗融媒记者 刘雯琪 陈新宇

通讯员 杨诗勇 文/图

在龙岗中心城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个风驰电掣的身影,他是龙城片区的美团外卖“单王”——刘朋。这位日均骑行180公里、累计送出15万单的美团外卖小哥,用6年时光在深圳的经纬线上,刻画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精神坐标。“外卖员这个职业很光荣,我们用车轮丈量城市,用双手创造价值。”刘朋说。

敢拼善思 成为行业“多面手”

1991年,刘朋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小山村,自幼便尝尽生活的艰辛。高二辍学后,他背井离乡,辗转多地打工——下过煤矿,种过棉花,当过餐厅服务员。“那时像只无头苍蝇,生活处处碰壁。”刘朋回忆道。2016年,他跟随朋友来到深圳,在罗湖的一家餐厅从服务员做到大堂副经理,逐渐融入这座城市。

然而负债的压力,让刘朋不得不另谋出路。听闻外卖行业收入可观,2018年10月,刘朋来到龙岗,正式加入外卖配送大军,就此与这座城市结下更深的缘分。

“刚开始连导航都看不懂,经常送餐超时被投诉。”刘朋笑道,“后来就逼着自己记路线,研究哪个写字楼的电梯快,哪个小区可以抄近道。”如今,他对龙岗中心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甚至能精准预判哪个路口容易堵车,走哪条小巷能节省几分钟。

在竞争激烈的外卖行业,刘朋不仅靠体力,更凭智慧脱颖而出。他总结出送餐高峰期不同的配送策略,恶劣天气该如何提前做好准备,商家出餐慢时怎么主动与顾客沟通……凭借出色的业务规划与沟通能力,刘朋创造了单日116单、收入1100多元的佳绩,荣膺龙城片区“单王”称号。日常工作中,他经常从上午10时30分一直忙碌到凌晨,凭借肯吃苦的精神,在外卖行业站稳了脚跟。

随着工作的深入,刘朋接触到龙城街道吉祥商贸园区工联会(以下简称“工联会”),并积极参与工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验分享会上积极分享自身经验,助力新骑手快速成长。他还挖掘自身才艺,在工会活动中获得“厨神”“歌手”“主持人”等多重身份。

心怀善意 传递城市温度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刘朋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会组织给予的关怀,让刘朋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他积极参与工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凭借突出的表现,担任工联会委员、工会代表,还被聘为龙城街道食品安全监督员和兼职社区网格员,被街道“两新”党组织授予“最美新业态劳动者”称号。

得益于工联会发起的“随手帮”助人模式,刘朋有了传递温暖的广阔平台。工作中,他乐于帮助他人。有一次遇到突发事故,现场交通陷入混乱,他迅速停下电动自行车,主动充当临时交通指挥员,直至交警赶到现场;在街头看到大叔搬运重物,步履维艰,他毫不犹豫地上前搭把手;捡到身份证后,第一时间联系并交给警察;有一回发现一名五六岁的小孩独自坐在十字路口石墩上很久,担心孩子安危,他及时拨打了110求助……在刘朋看来,这些点滴小事虽微不足道,却能实实在在帮助他人,为城市增添一份温暖。

在刘朋的带动下,“随手帮”从个人行动逐渐演变成他和骑手伙伴们的日常习惯。不仅如此,刘朋还积极加入龙岗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和美团外卖平安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整个社区。

“工会一直关心、帮助我们,我们自然也要回馈社会,帮助群众,让爱不断传递下去。”刘朋的话语虽质朴却有力,充分彰显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担当。

双向奔赴 点亮奋斗星河

在刘朋心中,深圳是一座包容、友好、活力、有爱的梦想之城。暴雨天气中,有顾客递来的毛巾与热水,送餐时收获的声声感谢,让他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融入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座城让我感觉很有人情味。”刘朋说。

龙岗的变迁,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曾经狭窄的人行道,如今愈发宽敞;绿化景观不断升级,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新建的大厦拔地而起,勾勒出城市崭新的天际线;无人配送车、智能快递柜、人脸识别门禁等科技新兴产物,更是渗透到生活与工作的每个角落,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活力。

“深圳给了我们这些外地人机会,只要肯拼,总能找到出路。”深圳为刘朋搭建了逐梦的舞台,他也以自己的拼搏回馈这座城市。

夜幕降临,刘朋依然骑着电动自行车在街头疾驰。后视镜里,深圳的灯火璀璨如星河。他知道,这座城市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