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艳:针笔绣华章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4月14日

唐光艳与旗袍。

唐光艳。

龙岗融媒记者 赵薇 文/图

“旗袍之美,宛如古典的花,盛开在时光深处,优雅了岁月,温柔了流年。”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城市,作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旗袍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光艳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岁月的画布上精心勾勒着旗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绚丽图景,让古老的旗袍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熠熠华光。

初遇旗袍 情定一生练技艺

1995年,35岁的唐光艳在北京王府井世都百货悠然踱步。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料到,一次不经意的邂逅,将彻底改写她的人生轨迹。当她踏入旗袍大师杨成贵的店铺,店内陈列的旗袍像是散发着神秘的吸引力,瞬间将她的目光紧紧锁住。

“每一件旗袍都精致得无可挑剔,细密的针脚里藏着匠人的专注与执着,精致的滚边诉说着岁月的悠悠故事。就在那一瞬间,我内心有个坚定的声音响起,我找到了余生的方向。”唐光艳回忆往昔,言语中满是感慨。

怀揣对旗袍制作的一腔炽热向往,唐光艳果断拜入杨老师门下。杨氏旗袍制作工艺繁杂,从蕴含深厚历史韵味的镶嵌、盘绣等传统手工工艺,到变化多端的三角针、牵针、星点缝等针法,每一道工序都是对制作者专注力与耐心的严峻考验。唐光艳自幼就对服装制作满怀热忱,14岁便能独立完成裤子和衬衫,可真正接触旗袍制作后,才惊觉其中的难度远超想象。

制作滚条的经历,让唐光艳尤为难忘:“制作滚条时,要全神贯注。裁剪布料时的45度角要是稍有偏差,做出来的滚条就会变形走样,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便付诸东流。那些日子,为了掌握这个技巧,我无数个夜晚都在灯光下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琢磨每一个细微之处。”凭借着对旗袍的热爱和那股不服输的坚韧精神,唐光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熟练掌握了杨氏旗袍制作的全套工艺,为之后辉煌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下创业 扎根龙岗启新程

1999年下半年,在全民创业的热潮席卷下,唐光艳受妹妹邀请,毅然南下深圳。这座充满包容与活力的城市,在她眼中就像一片亟待开垦的文化沃土。抵达深圳后,唐光艳立志要做出最精美的旗袍,创立了唐韵、唐颂民族服饰品牌。

创业初期,唐光艳凭借扎实的手艺和对细节的严苛要求,逐渐在深圳服装领域崭露头角。2012年,唐光艳来到坂田手造街,机缘巧合下与龙岗结下不解之缘。她回忆道:“当时正好赶上文博会在坂田手造街举办活动,我的旗袍被借去走秀。置身于热闹非凡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活动现场,我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展示平台。在龙岗区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我在坂田手造街首创‘深圳旗袍馆’,2014年与中丝园合作打造‘中华旗袍馆’,工作室也落户南岭科技园。”

扎根龙岗后,唐光艳的创作灵感如泉涌般源源不断。为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她创新设计了一组四件作品《深圳你好》,巧妙将深圳精神、人文、地标等元素融入作品。《春天来了》展现了深圳的拓荒牛精神,《放飞梦想》体现了深圳人的中国梦,《平安吉祥》描绘出深圳国际大都市群的风貌,《追逐未来》则展示了青春与充满希望的深圳。

唐光艳还致力于将传统旗袍与当代生活和审美完美融合。在“岭南雅韵”这款旗袍的设计中,她在运用五种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大胆融入镂空、拼色分割、欧根纱飘袖等流行元素,并在旗袍中加入织带设计,创制出更符合当代人生活习惯的“运动旗袍”。在唐光艳的创新改造下,传统旗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谈及这些创新时,唐光艳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始终坚信,把现代元素和传统旗袍结合起来,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旗袍的无限可能,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凭借着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唐光艳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及文化创意奖项等荣誉,作品《祖国你好》《深圳你好》被中国丝绸档案馆及深圳博物馆收藏。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唐光艳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她传承与创新旗袍文化努力的肯定。

传承文化 育梦校园守初心

在龙岗,唐光艳深切感受到政府对非遗传承的大力支持与关怀,这让她备受鼓舞。文博会等展览为她提供了展示非遗作品的广阔舞台,让她的心血之作得以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亮相;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如同一股春风,让旗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2022年,唐光艳积极响应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满怀热忱地走进龙岗学校,开设手缝小旗袍课程,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教起,一步一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掌握各种复杂的针法,直到他们能完成一件小巧精致的旗袍。

唐光艳欣慰地回忆:“孩子们的热情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每次上课前,大家一起朗诵《游子吟》,悠扬的诗句在教室里回荡。在这样温暖又有诗意的氛围里上课,我真切感觉到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如今的唐光艳已经65岁了,但岁月的流逝并未消磨她对旗袍传承与创新的热情。由于旗袍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她已成功培养出10多位第四代传承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一生肩负的神圣责任,只要我还能拿起针线,就会一直为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懈努力,永不停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唐光艳坚定地表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