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马兴瑞王伟中林少春陈如桂丘海戴北方等出席
版次:F03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2月17日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揭牌,将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 (深圳侨报特约记者 綦伟) 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12月16日,调整后的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前往调研并为合作区揭牌。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及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负责同志在揭牌活动上作了发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主持活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参加活动。
推进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动合作区开发建设、拓展深圳发展空间、带动汕尾加快发展、探索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路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高度出发,创新调整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按照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原则,以深圳市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推进合作区建设发展,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
活动期间,李希、马兴瑞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虹菱电器有限公司调研,听取合作区产业发展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介绍,与合作区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交流。李希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努力把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城、产业新城,辐射带动汕尾及粤东实现新发展。
在揭牌仪式上,王伟中强调,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要以揭牌为新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只争朝夕创新局,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政治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规划引领,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做好规划布局,落实“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坚持产业带动,打好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仗,拓展“深圳总部+深汕基地”发展模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承载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要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深汕。要坚持民生优先,增加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全力促进创业就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深圳市领导郑轲、刘庆生、高自民、徐文海、陈彪,市法院院长万国营、市检察院检察长王雁林参加活动。
相关链接
深汕特别合作区 设立7年以来的 体制机制调整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决定在位于汕尾海丰县鹅埠镇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
2013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深汕(尾)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加快合作区建设发展的会议纪要》,明确深圳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汕尾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
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批复》,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2018年2月:深圳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全面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落实到位
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开启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的新阶段
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其中25度坡以下245平方公里,适宜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合作区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2万人;2025年,建设用地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2035年,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按300万人口标准配置。
2017年9月6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调整完善方案》。规划明确农用地规模为409.1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为47.23平方公里(现已建成23.86平方公里),其他用地规模11.94平方公里。
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现阶段耕地保有量任务为31.05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8.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