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华街道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管理治理能力,努力解决市民热切期盼的民生问题
版次:T07来源:深圳侨报 2022年04月19日
吉华街道努力打造龙岗西核心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
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辖区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吉华二十四史书院成为街道又一新的文化地标。
良好舒适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
2021年,党史学习践初心,百年峥嵘启新程。回首这一年,有很多事令人难以忘记……
这一年,吉华街道的居民们感到,身边很多东西在悄悄改变: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氛围浓厚、幸福指数增加……这一年,吉华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学党史、践初心、办实事,为辖区居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21年,吉华街道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根据市、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区两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深圳市“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结合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精诚团结、务实进取,全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生态智慧新城区,努力打造龙岗西核心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按照市委、区委部署安排,2022年,吉华街道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精准锚定吉华地处“西核”的时代坐标,通过书写“三篇文章”,守牢“三条底线”,补齐“三个短板”,全力打造“党建吉华、文化吉华、科创吉华”,为全市工作作出更多吉华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顾2021
1、
当好操盘手
助推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朋友们,请跟我的镜头一起来,了解吉华街道最新的网红打卡点——二十四史书院……”日前,在“学习强国”APP上,一条关于吉华街道二十四史书院的短视频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一位身穿汉服的小伙穿梭在古色古香的书院中,生动地向全国人民介绍吉华街道继甘坑古镇后的又一文化打卡胜地。
二十四史书院是吉华街道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写照。去年,该街道文创产业蓬勃发展,一如既往高标准打造甘坑古镇,推动“一镇两园”建设,在甘坑古镇旁,吉华街道倾力打造全国首个以二十四史超级IP规划的“吉华二十四史书院”,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吉华街道去年成功举办第17届文博会华侨城甘坑新镇分会场和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分会场活动,接待观众6.2万人次,成交额达3.58亿元。文创产业,成为吉华的一张闪亮名片。
除了文化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在辖区蓬勃发展,该街道去年成功引进的亚洲最大、中国区单体投资额及运营费用最高、深圳市唯一的特斯拉交付中心落户。该街道还大力推动老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吉华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专项规划已报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审核,秀峰工业城片区城市更新单元正在申报城市更新计划。
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离不开街道“服务天团”对企业的帮助。去年以来,吉华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号召,建立“一个领导、一个单位、一个专员、一个企业”的“四个一”服务企业新模式,区、街领导走访辖区企业237家次,解决问题82个。充分利用区直联制度,帮助企业直接对接区职能部门,解决诉求13件。目前街道、社区两级行政服务大厅已全面普及“免证办”,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2、
当好大管家
社区治理更有温度和厚度
“老熟人来了,年过得好呀!近期的疫情防控辛苦大家配合了……”翠湖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查走访,大伙儿围拢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
如今的翠湖社区里,充满和谐氛围,而这一切来之不易。据介绍,外来人员多、特殊群体多,人员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大,这是翠湖社区乃至整个吉华街道的管理特点。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街道推出“吉立办”(吉华立即为你办)系列“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事”服务举措,在攻难题、破瓶颈、补短板、惠民生的实践中,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敢担当、敢负责、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一再得到检验,基层治理日益和谐有序,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家合力拧成一股绳,让社区变得柔软有温度,让居民成为社区最美的风景。
“现在我们这儿,物业纠纷商量办,一切都是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共商议。”社区居民黄娅说。在社区党支部的指导下,居民共同商议社区公共事务,群众诉求当面讲,落实问题面对面。这是吉华街道联合龙岗区人民法院在全市首创“无讼社区”的良好效果,该街道去年在中海怡翠、光华2个社区试点,实现了纠纷矛盾诉讼量“零”的良好效果。另外,街道创新梳理29项“龙岭模式”特色项目,探索推行“三联于民”工作模式、“物业众议庭”进社区活动,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安全始终是发展的头等大事,去年,吉华在全市首创“应急救援一张图、邻里互救、消防疏散喇叭”应急救援模式,让消防工作由单打独斗变成协作防控,该模式在辖区14家重点工业园区推广落实。
一年来,听到市民谈论最多的就是城区环境有了质的变化,这与吉华街道深入贯彻龙岗区提出的“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工作有关。去年,吉华制定了“美丽吉华 精彩蝶变”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方案,开展“清爽吉华”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攻坚21项市容环境突出问题。通过深化“城市管家”模式,街道环卫测评实现从全市垫底到稳居中上游的蜕变。
“抗疫”工作上,吉华街道始终不松懈,“5·21”“6·14”疫情期间,党员干部全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凝聚多股红色力量打造“疫线堡垒”。辖区通过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751407人次,结果均为阴性,实现“5·21”“6·14”疫情处置“双战双胜”。
3、
当好贴心人
辖区居民幸福感成色更足
吉华的发展,居住在这里的百姓最先能感受得到。各社区作为保障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窗口,无疑成为群众幸福指数最直观的测温计。去年,吉华街道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党史学习、理论学习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聚焦民生难点焦点,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辖区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我们这些‘上班族’最关心的是上班方不方便,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门口的断头路被打通……”家住联创路边上的章锦城每天都要搭乘公交去上班,他对于交通出行最为关注。如今,章锦程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
2021年,吉华街道高度关注市民交通出行,相继完成了联创路、甘李二路西段两条断头路及三联路全部拆除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园路施工建设,水径石场内规划道路建设,惠名大桥等交通民生实事也取得实质性突破,打通了一个个阻碍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的交通难题。
街道还为群众打造一个又一个良好舒适的休闲环境,完成了蕉坑水、甘坑河综合整治,以及甘坑河碧道建设,水径水、鸭麻窝排洪沟碧道建设也基本完工。
在民生软服务上吉华街道同样不遗余力,全年共举办线上线下5场招聘会、“百校行”和“蓝领聚龙”系列活动,促成531人与辖区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此外,吉华街道高标准建设“1+7+N”文明实践体系,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省级示范所,甘坑社区、中海怡翠社区2个实践站获评市级示范站。甘坑社区获评省级四新领域“妇女之家”示范点、深圳市文明单位和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展望2022
百年峥嵘过,风华前处看。要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梦想,更须靠艰苦奋斗来干事创业、以攻坚克难来破局开路。2022年,吉华街道将通过书写“三篇文章”,守牢“三条底线”,补齐“三个短板”,全力打造“党建吉华、文化吉华、科创吉华”。
1、
书写“三篇文章”
2022年,吉华街道将书写好强基固本的“党建+”文章,引领和保障吉华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书写好铸魂培元的“文化+”文章,筑牢和夯实吉华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
书写好创新赋能的“科技+”文章,发展和壮大吉华高端高质现代产业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吉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全力投身龙岗区“信息数字核”建设。
2、
守牢“三条底线”
安全始终是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奠定安居乐业基础的头号民生。2022年,吉华街道将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守牢城市运行的“平安底线”,围绕实现“全域智治”,坚持以数字化促进城市智慧化,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另外,加快落实“智慧社区”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有序推进街道智慧管理中心及智慧社区系统平台的建设及使用,推动基层治理问题第一时间采集、第一时间分拨、第一时间解决,加快构建“一网统管”的精准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社区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水平。
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守牢片区发展的“稳定底线”。该街道将深化“平安创建”,坚持“稳”字当头,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稳妥有序开展综合网格改革,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牢辖区居民的“健康底线”。2022年,吉华街道将全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科学精准从严从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3、
补齐“三个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一直以来,吉华街道始终以打造群众满意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努力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2022年,该街道将继续补齐交通路网短板,畅通吉华“主动脉”,推动片区加速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其中,远景规划“七横六纵”内部主骨架路网系统,推动联创路(吉华段)和科技园路西段建设、甘李五路拓宽改造、布龙路东侧改善等10个道路改造及建设项目,有效解决内部交通拥堵问题。
吉华街道还努力补齐发展空间短板,绘就吉华“新图景”,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设计创造价值理念,坚持“新理念、高标准、精细化、建精品”。其中,将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全力推动吉华北片区纳入全区平方公里级重点利益统筹项目,助力甘坑新镇片区空间升级;加快编制三联片区利益统筹项目实施方案,推动上下水径项目立项,开展甘坑片区项目前期研究,坚持把片区每一寸空间规划好、使用好、管理好。
吉华街道还将补齐城区品质短板,努力打造吉华“幸福城”。其中,将用绣花功夫改善城市面貌,高标准推进“美丽吉华 精彩蝶变”环境品质提升十二项行动,加大对各类市容违法行为的巡查整治力度,切实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效,不断刷新吉华的“城市颜值”。另外,该街道将充分利用片区生态赋禀,加快配合樟坑径绿廊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雪象体育公园、甘坑客家农耕公园、银湖山郊野公园等集合7大不同主题的特色公园群,沿水径水、甘坑河、塘径水规划打造多段特色活力水岸,让吉华真正实现“山水融城”。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干在前列、做在实处。”吉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冬冬表示,2022年,街道将继续在为民惠民便民上出实招出硬招,实施一批造福于民的民生项目,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推动形成各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策划:凌海英 统筹:陈瑜 文/图 杨剑锋 钟致棠 冷佳 黄展鸿